上个世纪80年代,我随丈夫一起来到63团16连,当时条件很差,生活十分困难,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我们干什么呢?我与丈夫商量养**。没钱买**崽,借钱买了32头**崽。为了省点饲料,我每天都去拔草和饲料拌在一起喂,有一天我喂了小**后它就再也不吃东西了,原来是我不认识有毒的草使小**中毒了,几天后**死完了,第一次创业失败了。
第二年,我振着精神再次筹集1000元找来一台推土机开垦荒地94亩,再次开始了我的致富之路。没想到推地容易种地难,没有防风林,风沙特别大,整理好的渠道一夜之间就会被风沙填平,所以每次浇水都要用推土机在前面推水跟到后面走才能进地,多少次我都想放弃,可我又不服输还是坚持下来了,当年收入就达8000元。从那以后我对种地致富有了信心,更是把种地当着我的一项事业,陆续开荒、捡连队没人种的弃耕地共达416亩,栽下防风林6条。我热爱团场,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论是我种的哪一块地,都会到边到角,决不浪费一分一厘。
为了拓宽增收渠道,看到连队春耕生产机车紧张,2007年我和丈夫商量筹资35万元,购进两台农用拖拉机带全套农机具,发展农机服务。我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浇灌出丰收之花,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成为团场农业一线女职工“巾帼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入九十年代,为了扩大职工队伍,我连移民来了很多河南籍新职工,土地承包开始紧俏,我主动无偿让出土地317亩,解决连队7户新职工没有地种的困难。同时在农机服务中,我每年都为职工垫付机力费达30多万元。
我连是63团唯一的少数民族连队,我积极响应团党委的号召,主动与连队哈萨克族海拉提结成帮扶对子。海拉提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就辍学在家放羊,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么聪明一个小伙子老在家放羊也不是办法,总想帮帮他,我和丈夫找海拉提的父母商量,让海拉提跟着我丈夫学习驾驶农机技术,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开辟多渠道增加收入。2013年海拉提要筹钱买一辆货车发展运输业,我主动借给他1.5万现金。目前海拉提已脱贫致富,成为连队少数民族致富的先进典型。
我连哈萨克族热合木江,前两年得了脑梗,不能从事体能劳动,家里的活全压在他儿子苏里汤别克身上,2016年苏里汤别克又意外出了车祸,使这个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他家上年种植的30多亩棉花没有钱打杆、犁地,直接影响了来年春耕生产。我知道这情况后,立即和丈夫商量,用我家的车帮他粉杆、犁地、播种全套服务,为他家渡过了难关。
2016年4月26号,我连哈萨克族倚结古丽的女儿因患重病,需要及时住院,倚结古丽给我说她没有钱,我主动借给她2000元现金,让孩子顺利住院。
2017年我成功当选为可克达拉市首届人大代表,我即把它当做一种融入,更是一种极大的责任和崇高使命。我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坚持深入群众中听取反映,准确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事求是的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关于开展团场人才跨地区培训的建议》、《关于扩大团场绿化建设投入的建议》以及《关于扩建团场公共娱乐设施和养老院、幼儿园的建议》等,都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实我家条件并不富裕,在四川农村老家有一位老母亲和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但我从不向人埋怨、诉说,有困难就自己来解决。2015年4月老母亲脑溢血中风瘫痪后,我就把瘫痪的母亲和失明的父亲一起从四川农村接到新疆来,我一边忙碌地里的农活、一边照顾双亲,只要我天天能见到他们,我再苦再累都不觉得。尊老爱幼、孝敬双亲,这就是我家的家风。记得小时候,我爷爷中风瘫痪在床9年、奶奶也病倒在床3年,都是我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每年中秋、重阳等节点,我都会去看望团养老院的老人;每年“六一”儿童节詹春琼也会去团中学看看孩子们,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正是这些努力,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得到各级组织的认可,2012年荣获四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2013年荣获四师“五一巾帼标兵”、霍城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4年荣获兵团**红旗手,2015年荣获四师劳动模范,2016年荣获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2017年当选为可克达拉市人大代表,2017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