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师市要闻 >> 详细内容
畅 绿 兴 旅
—— ——可克达拉市如何走出经济与生态共生之路?
发布:2025-09-09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崔凯  编审: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0 

  记者 崔凯 李惠

  翻开可克达拉市近三年的发展答卷,一组对比数据格外醒目:2022年至2024年,GDP从101.56亿元增长至118.26亿元,年均增速7.2%。同时,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2.7%跃升至98.9%,PM2.5平均浓度下降28%;伊犁河水质稳定保持II类优级标准;伊犁河(可克达拉市段)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新增绿地面积相当于360个标准足球场。

  这份经济生态双优的成绩单背后,是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努力,也是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公司”)以“供水、道路、生态、文旅”为抓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扎实行动。

  从水优品高,到福至民安

  ——供水网络如何流淌出经济活水?

  水的规划与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命题。在可克达拉市的城市发展蓝图上,“水”始终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词。

  城建公司深知供水质量一头连着城市运转的“大动脉”,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水龙头”,始终将“供水即民生”的理念深植于每一项工作中,以实打实的举措全力守护城市供水“生命线”。

  据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城建公司累计完成人饮水厂供水711.16万立方米,绿化水厂供水639.5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675.59万立方米,垃圾处理5699.41吨。

  为把好水质“入口关”,城建公司构建了全链条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从水源地巡查到出厂水抽检,从管网末梢水质监测到用户反馈跟踪,每一个环节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与精密检测设备,确保出厂水质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水质的提升与水生态的改善,不仅守护了民生福祉,更悄然激活了可克达拉市的经济。

  在筑牢供水与污水处理“生命线”的基础上,优质稳定的水资源环境成为城市招商引资的“加分项”——多家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企业因“水质达标、供应稳定”选择落户可克达拉,仅去年就带动相关产业链投资超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800余个。

  与此同时,经深度处理的再生水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园区循环用水系统,年减少企业用水成本约300万元;而伊犁河生态廊道的修复与亲水景观的打造,更催生了滨河文旅、康养产业的兴起,去年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5%,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收入突破2.3亿元。

  从保障居民日常用水的“稳定供应”,到支撑企业生产的“精准适配”,再到城市绿化、公共设施的“按需调配”,可克达拉市供水网络早已跳出“解决吃水难”的传统范畴,向着“满足多元需求、提升服务品质”的纵深迈进,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水润万物的活力之路。

  从道畅途平,到众至城欢

  ——道路养护如何铺就致富快车道?

  道路,是城市的脉络,不仅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出行,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师市在道路建设与养护上持续发力,城建公司作为建设的主力军,始终以严格标准与创新举措,推动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升级。邀请专业团队,对道路建设进行科学论证,确保道路线路合理、功能完善。在施工材料选择上,精挑细选优质沥青、水泥等,对每一批次材料都严格进行质量检测,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所需沥青进行多轮抽样检验,保证各项指标符合甚至优于行业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道路质量。

  在施工工艺方面,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沥青摊铺设备,精确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使用智能压实设备,实时监测压实度,确保路基坚实稳固。在道路养护阶段,组建专业养护队伍,执行精细化养护制度,定期开展道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同时,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档案,详细记录每条道路的建设时间、养护历史、质量情况及处理措施,为后续养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经验参考。成功研发“公路划线机构”“公路工程的测量装置”“公路裂缝补修机构”3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并取得伊犁州首个水利岩土及混凝土专项资质。

  “以前从团场拉运蔬菜到可克达拉市,二十几公里路要晃半个多小时,蔬菜破损率15%;现在路越来越好了,十来分钟就到,破损率不到3%。”可克达拉市蔬菜经销商刘亮的经历,折射出道路养护的“经济价值”。

  近三年,城建公司养护的23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不仅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成了串联产业的“黄金纽带”。

  货运效率提升带动物流成本下降25%。2024年,农产品外销额达8.7亿元,较2022年翻了一番,其中葡萄、苹果等通过新修的货运专线,直供内地12个城市;旅游专线改造后,沿线发展农家乐17家、采摘园9个,接待游客12万人次,营收1.3亿元,是2022年的3倍;道路升级让城市建成区扩大了12平方公里,新增商铺186家,带动就业1200人,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8%。

  道路通,产业兴。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师市路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物流运输更顺畅、企业运营成本持续降低,更带动了沿线商贸、制造等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路通业旺”的生动局面。

  从生态打底,到文旅唱戏

  ——绿色发展如何实现“双赢”?

  生态是城市的底色,文旅是城市的亮色。

  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以生态为基激活文旅价值,以文旅赋能反哺生态保护,实现二者协同共生、双向奔赴,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命题,也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与发展智慧的重要标尺。

  组织系列赛事、打造文旅品牌。2024年,可克达拉市“伊犁河马拉松”赛事期间,3000名选手奔跑在15公里的生态廊道上,沿途的薰衣草田、湿地公园成了“天然背景板”。这场由城建公司策划的活动,不仅让城市火出了圈,更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98%,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7%,直接带动消费2100万元。

  近三年,城建公司打造的“四季文旅IP”成效显著,仅2024年,游客量就突破478.1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6亿元;文旅热度吸引3家连锁酒店、5家特色餐饮入驻;服务业增加值128.01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招商名片”,2024年,师市引进环保型企业5家,总投资12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缴税收1.1亿元。

  更珍贵的是社会效益:生态改善让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飙升——2024年可克达拉市市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较2024年提高17个百分点;29座主题生态绿地,让居民平均步行5分钟就能入园,全民健身参与率从45%升至68%。

  据师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师市GDP增长8.5%,增速高于兵团2.2个百分点,高于伊犁州直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高于兵团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高于兵团4.6个百分点。

  从GDP增长到居民收入提升,从游客量翻倍到企业纷纷入驻,可克达拉市的实践生动证明:“两山”理念不是选择题,而是共赢题。

  城建公司用一套“组合拳”,让绿水青山持续产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终汇聚成职工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正如师市党委在总结中所言:“既要金山银山的‘富’,更要绿水青山的‘美’,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