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师市要闻 >> 详细内容
织 绿 成 金
————师市如何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式
发布:2025-08-26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崔凯  编审: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0 
记者 崔凯 李惠

  绿化覆盖率达50%,半城绿荫半城楼——这已不再是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对可克达拉市的规划蓝图,而是已经实现的事实。当规模的扩张告一段落,如何让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成为城市永恒的生命底色?这道关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考题,摆在了师市党委的面前。

  绿化建设“三分栽、七分管”,师市党委深刻认识到,必须以长远眼光和“绣花功夫”,做好绿化“后半篇文章”,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内涵式、可持续现代化城市发展路子。在这场从“增绿”到“护绿”的转型中,由师市党委顶层设计、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公司”)匠心运营的绿色治理实践,正在可克达拉市这片大地上徐徐展开。

  顶层设计如何引领绿色治理现代化?

  ——党委统揽,擘画“守护”新格局

  在城市建设理念中,绿化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底色,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关键一环。

  面对巨大的绿化存量,如何实现从“绿起来”到“绿得久”、“绿得美”的跃升?师市党委的答案是:将绿化的精细管护上升为城市核心发展要义,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管理难题。

  近年来,师市党委将绿化管护的长效投入和机制保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绿化精细化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配套《绿化养护工作标准》等四大类、50余项制度,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环卫工作规范化进程。

  这份《意见》的核心在于厘清权责、创新模式、保障投入,明确了城建公司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管护的唯一运营主体,改变了过去多头管理、标准不一的弊端;授权城建公司探索“建管一体”模式,要求其从建设阶段就考虑后期管护成本与可行性;建立与管护面积和考核等级挂钩的财政资金长效保障机制,确保管护工作“不断档”。

  师市党委主要领导到城建公司调研时多次强调,绿色治理的现代化本质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升级。城建公司正是将这一顶层设计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枢纽——唯有让市场主体在制度框架内主动作为,才能打破“重建设、轻管理”的老观念,让每一片绿地都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通过师市党委“指挥棒”与该公司“施工图”的精准对接,一套“党委统揽、政府保障、国企运营、全民参与”的现代化城市绿色治理新格局迅速形成,为后续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绣花功夫”如何绣出四季常青?

  ——“五位一体”责任制下的匠心运营

  城市运营绝非简单的建设堆砌,而是一项需要匠心雕琢的系统性工程。

  有了顶层的设计蓝图,如何将其转化为每一天、每一平方米的具体行动?城建公司的答案是:推行三三精品工程,以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的“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

  所谓“五位一体”,即修剪、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保洁五项核心职能融为一体,由一个管护班组全程负责。公司将19166亩城市绿化面积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位管护员精准负责30至50亩“责任田”,并将姓名和电话公示在标识牌上,实现了从“大锅饭”到“责任承包”的根本转变。

  这套模式的妙处在于其与可克达拉市本地气候相适应的“四师标准”。师市主要领导多次强调,管护必须尊重科学、因地制宜。于是,一套极具特色的作业规范在城建公司得以固化:

  ——灌溉:严格执行“夏灌九道水”的铁律,根据土壤墒情和智能监测数据,进行九次关键性精准滴灌,将珍贵的水资源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病虫害防治:常年聘请林业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制定精准防治方案;常态化开展绿化养护知识科普,让市民懂防治、会护绿。专业团队与群防群治形成合力,筑牢了城市绿色“健康防线”。

  ——冬季管护:为保护植物根系和路面,清雪严禁使用融雪剂。这道“绿色禁令”背后,是宁可投入更多机械和人力成本,也要守护长远生态利益的坚定决心。

  ——全年考核:制定《四季管护目标考核手册》,从春季灌返青水到秋季涂白防冻,每一季都有量化指标。管护员的收入与考核成绩挂钩,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

  ……

  截至7月30日,师市累计完成绿化工程65个,城市绿化养护面积90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75个品种118万余棵、灌木花卉58个品种3906万余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格局。

  绿色财富如何赋能城市内涵式发展?

  ——生态价值与文化魅力的双重升华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绿化不再仅仅是装点城市的表象工程,而是深度融合生态价值与文化魅力,赋能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抓手。

  当绿化存活率不再是问题,如何让它从城市的“底色”升华为吸引人、留住人的“亮色”?城建公司的办法是:推动绿化从单一的生态功能向服务宜居、彰显文化、赋能经济的复合型功能蜕变。

  在师市党委“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要求下,城建公司不再是简单的“园丁”,更扮演了“城市景观设计师”的角色。他们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和重要节点,精心设计打造了一系列蕴含军垦文化、戍边精神的特色景观小品。这些用植物“绣”出的雕塑,成为讲述城市故事、凝聚市民认同感的“精神地标”。

  同时,将绿化与“宜居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对老旧绿地进行“微更新”,增设座椅、步道、灯光,将绿地升级为全龄友好的“活力客厅”。

  优美的环境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人才和投资,带动了周边地块升值,生态价值正稳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23年9月,师市荣获“兵团园林城市”称号;2024年10月,斩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风景园林学会“绿化养护样板奖”金奖,成为区域生态建设标杆。

  如今,可克达拉市城市绿地服务半径缩短至“百米见园”,年吸收二氧化碳超10万吨,PM2.5浓度下降15%。2024年“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

  可克达拉的绿色奇迹,实现了从“数量”向“质量”、“风景”向“底蕴”的实质性转变,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建设韧性、文明、宜居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四师经验”和“可克达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