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师市要闻 >> 详细内容
师市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十四 六十八团:科技赋能 走出产业发展新“稻”路
发布:2024-08-24 来源:  作者:  编审: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442 

  记 者 杨俊钦 实习记者 刘舜尧 通讯员 黄海涛

  六十八团是伊犁河谷主要的水稻生产区。近年来,该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攻克了水稻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团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眼下,六十八团大片稻田即将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在这个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中国美丽田园稻田景观”的团场,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团场工厂化育秧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计划9月初完工。

  该项目于今年3月1日开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一座玻璃工厂化育秧大棚,包括播种中心、育秧中心两个功能区,目前正在安装大棚顶部玻璃,组装育秧设备,铺装棚内地面。

  该项目技术员宾朝阳介绍,建成后,项目将实现一年两批次工厂化育秧,一次可育1500亩稻田的秧苗。相比传统育秧方式,育秧时间节省一半,育秧用地面积节省91%,用工人数节省75%,且因环境可控、生产标准化,育出的秧苗质量也更高。

  为进一步提升水稻产业附加值,自2020年起,六十八团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然而,小龙虾越冬的难题一度成为制约该模式推广的瓶颈。2023年,该团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了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不仅解决了小龙虾越冬难题,而且每年可为稻农提供30吨质优价廉的本地小龙虾种苗,供近万亩“稻虾共作”稻田使用。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繁育基地规模,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小龙虾种苗。”六十八团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负责人陶志强说。

  随着水稻产业的发展,六十八团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可克达拉中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眼下,该公司投资新建的原料库房已初具规模,建成后可储存2000多吨稻谷,为即将到来的水稻收割季做好了充分准备。

  “我们将致力于推出更高品质的大米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可克达拉中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路海说。

  在六十八团,水稻生机盎然的绿色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随着工厂化育秧新技术的应用,小龙虾越冬难题的突破,水稻加工厂的接连落地,该团以科技赋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稻”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团场定位定向成果转化,立足于水资源丰富和区位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抓好水稻产业和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打造城郊经济,把六十八团建设成为伊犁河畔美丽宜居示范团镇。”六十八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常美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