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网记者 唐媛媛 郭雪伟
本报记者 李 惠
新春走基层期间,我们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六团,采访了获得2023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张云新,了解到了他和异姓兄弟木拉提·吐尔斯白30年守望相助的故事。
一起过佳节
元宵佳节,天气晴朗,趁着温暖的阳光,张云新和妻子白春花打理完牛、羊圈舍后,带着精心准备的新年礼物来到好兄弟木拉提·吐尔斯白的家,为他们送去美好的新年祝福。
“木拉提老弟,我们来给你拜年啦!这是给你带的新年礼物……”
“张大哥,您太客气了,也祝您全家新春快乐!快请屋里坐……”
张云新夫妇的到来,令木拉提·吐尔斯白非常高兴,连忙邀请他们到屋里。馓子、馕、巴哈力、夹心果酱等美食摆满了长桌,一旁的火炉上煮着奶茶,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团圆的幸福时光。
30年来,张云新一家几乎每年都会和木拉提·吐尔斯白一家一起过春节,互道祝福、唠唠家常。在他们心里,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家人就应该在一起。
谈过往 互为邻居亲如一家
1988年,六十六团畜牧公司改制,实行租赁承包牛羊养殖。为了增加收入,张云新在对养殖市场进行分析后,承包了畜牧公司的20只羊,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经过两年的潜心钻研,1990年,出栏羊从最初的20只达到了80只,获利8000多元。”张云新说。
1994年,六十六团十五连建起了养殖基地,张云新和妻子从北山窝搬到了连队,在那里认识了木拉提·吐尔斯白一家。
“当初我们是邻居,看到木拉提·吐尔斯白一家人没有固定收入,就雇用他为自己放羊,并为他无偿缴纳养老金,还将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张云新说。
木拉提·吐尔斯白打心眼里感谢张云新,为了不辜负张云新的热心帮助,他踏实肯干,生活慢慢好转起来,有了些许积蓄。
几年间,张云新还帮助木拉提·吐尔斯白一家解决了住房问题,为他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木拉提·吐尔斯白已有200多只羊、十几头牛,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你来我往中,友谊在心中扎下了根,两家人都互相惦记着对方,平时互相帮一把,关键时刻互相扶持共渡难关,成为无话不说的一家人。
向未来 今后日子更加红火
木拉提·吐尔斯白儿子阿依恒·木拉提小时候经常去张云新家看电视,和张云新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一来二往,在父辈们的熏陶下,年轻一辈也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张云新经常告诉木拉提·吐尔斯白和两家的孩子,要做热心帮助别人的“活雷锋”。
当问及为何会帮助身边人时,张云新总会笑着说:“论养殖技术我可能是专家,但要说在山上放养牛羊,哈萨克族同胞才是‘高手’,他们比我更加了解草场,帮他们走出难关,能让他们更加安心在山上放养牛羊,其实也是在帮我自己。”
张云新和木拉提·吐尔斯白两家的畜牧养殖业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从小平房搬进更加舒适的楼房,孩子也都陆续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用张云新的话来说,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气腾腾的奶茶端上桌,门外已经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采访手记:
民族团结之花长盛不衰
话家常、吃团圆饭……在采访期间,张云新与木拉提·吐尔斯白用朴实的语言,将两家近30年间亲如一家的情谊娓娓道来。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团结和谐的“音符”,各民族都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天山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