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惠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宣传思想文化、新疆和兵团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是引领新疆和兵团意识形态工作、文化润疆工作的总纲领、总指针。
新年伊始,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守正创新中破解难题,更好服务兵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使命在肩,百舸争流。2023年,师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固本,全面贯彻落实兵团、师市党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凝心聚力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
合力攻坚,奋楫争先。2023年,师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力推进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文化润疆、意识形态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高质量推动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深化理论武装 凝心铸魂固本培元
脚稳才能走好,根深方能叶茂。
深化党的理论创新,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引导,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是师市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和“魂”。
2023年,师市党委始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遵守执行各项有关制度,紧扣重点任务,狠抓推动落实,巩固深化推动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抓好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明确学习内容,进一步突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政治性、理论性,明确在用好个人自学、做实集体研讨、加强调查研究、拓展形式载体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健全完善组织管理、列席旁听、考核问责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学用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累计开展师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督促指导基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00余次。
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让理论学习教育更加系统。拓展“马背宣讲”“百姓宣讲”“文艺宣讲”渠道,开展各类宣讲3250余场次,惠及职工群众22.5万余人次。坚持“互联网+理论”学习模式,用活用好学习强国APP、兵团干部网络学院APP、微信公众号等指间课堂,及时推送各类学习资料,推动碎片化、时时化学习全覆盖。七十八团马背宣讲团获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坚持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制定印发《师市、团(镇)领导班子在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时的理论学习工作方案》《师市各级党委(党组)分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工作方案》等。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收集各部门各单位主题教育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做法信息290余条;邀请兵团日报社等媒体记者来师市开展主题教育系列采访6批次;在全媒体开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刊发各类稿件170余篇;广泛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学习宣讲870场次,惠及职工群众2万余人次;深入六十四团十四连、六十六团、师市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完成7项课题调研。同时,指导各团完成调研报告18篇。
做好正面宣传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优化网络舆论环境。
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壮大主流声音,坚持向大报大刊大网进军,全方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师市党委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抓手。
2023年,师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舆论,坚持党管网络、党管媒体,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报刊版面、广播电台、移动平台等传播载体,全面准确深入细致宣传、阐释、贯彻好党的最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壮大积极、正确的网络思想舆论,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
落实外宣工作主体责任。印发外宣工作要点,一改往年“有要求无目标”情况,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外宣任务,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2023年,师市1人入选第一批兵团宣传文化事业领军人才名单,1部作品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3部作品获2022年度新疆新闻奖三等奖,6部作品分获2022年度兵团新闻奖一、二等奖。
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邀请央视总台新疆总站兵团记者站负责人崔宁等专家学者赴师市开展新闻业务培训;选派3批次259人赴湖南长沙、兵团等地开展文明实践、新闻业务培训学习;先后邀请央媒驻疆记者、兵团主流媒体赴师市采访21批次,在互学互鉴中取长补短,累计刊播各类稿件94篇,播发新媒体平台稿件170余条;服务保障中宣部组织开展的“追着雪花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央媒、江苏省和自治区20余家媒体49名新闻工作者来师市采访,是近年来覆盖媒体最全、团队规模最大、作品类别最丰富的一次。
聚焦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围绕师市重点工作,做好宣传策划,及时转载转发中央和兵团主要媒体重点新闻稿件,开设“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等专栏,全媒体平台刊播新闻稿件21776篇(条),其中中央级媒体刊稿49篇(条),兵团级媒体刊稿2888篇(条);强化对外斗争舆论引导能力,拍摄制作师市中英双语外宣片,定制笔记本、书签、U盘等文创产品,丰富对外宣传形式和载体;拓宽宣传渠道,现场直播师市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届伊力特酒文化节等活动166场次,在线观众累计突破429万人次。
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师市不断深化全媒体改革,建立采编联合改稿会议制度,报纸、电视、新媒体各平台认真把握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点和方向,严格按照“整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体传播”的工作机制,加压奋进,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递社会正能量、反映职工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推动师市新闻舆论工作理念、内容、体裁、形式、业态、机制创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传播矩阵。
持续久久为功 厚植精神文明根基
守正笃行,久久为功。
回应群众需求,顺应精神追求,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职工群众乐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是师市党委矢志不渝的追求。
2023年,师市党委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明创建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持续创建兵团文明城市,申报兵团文明团(镇)、文明连队、文明单位等,可克达拉市被命名为兵团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个团镇、37个连队分别被命名为兵团级文明团(镇)、文明连队,2个团镇、4个连队通过兵团文明团镇、文明连队复检。省级以上文明团(镇)创建率达45%,师级以上文明连队创建率达72.4%。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动。通过选调、招录等方式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队伍建设,投资150余万元完成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升级,完善图书阅览区、书法绘画区、志愿服务培训区等功能,新建一批城市文明标识牌和景观文化小品;整合师团两级相关资源,拓展19个文明实践基地和89个文明实践点,形成“中心+所+站+基地+点”的五级矩阵全覆盖格局。
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力度不断加大。落实志愿活动主题月发布制度,调整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挂点联系制度,积极推广“社区动员、党员报到”机制,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志愿服务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7376名党员参与送医疗、送文化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新增网上注册志愿者300余人,新增志愿者服务队80支。
典型选树工作成效突出。举办第三届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选拔推荐2个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兵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分别获得银奖、铜奖,师市文明办获优秀组织奖;实施文明实践“四个10”典型培育行动,获评兵团级文明实践示范所1个、文明实践示范站1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个。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活动中,师市4个优秀项目、单位和个人入选。2023年,师市2人获评“中国好人”、6人获评“兵团好人”、1人获评“兵团新时代好少年”、2人荣获“第八届兵团道德模范”称号。
推进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中,最大限度凝聚人心。
2023年,师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实际出发,持续开展文化润疆社会面宣传、教育、引导,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展现文化润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细节。先后建成一批展览馆,推出一批著作、音乐、舞蹈以及纪录片等文艺作品,命名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个人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参与、推动文化润疆的大格局。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边境文化长廊工程、兵团文明城市创建和军垦文化名城建设,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的指导和推动,推进六十二团、六十四团等4个试点团场深入探索,形成以“城市为核心、边境为重点、区域全覆盖”的文化发展布局。可克达拉市被命名为兵团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同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快2个边境团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步伐,4所中小学、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建成投用,各族职工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2023年,四师侨联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
大力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军垦文化名城建设,巩固提升现有的“城市书吧”;主题公园、文化小品等公共文化空间,户外劳动者服务点等便民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多功能运动场地3个;在建智能化小型体育公园1个;博物馆、美术馆、文旅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七十四团戍边展览馆、伊力特党建陈列馆先后开馆,六十三团乔老克哨所、英雄纪念广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正有序建设。东风工程、农家书屋、迎新春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等惠民工程加快实施。
持续挖掘整理“三大谱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军垦文化等史料,收集民间红色文物600余件,已整理完善54件重大历史事件和184人的典型事迹,形成文字资料25.3万余字,拍摄系列短视频作品20部。七十二团红军团博物馆入选全国博物馆名录和兵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以六十四团、六十八团等5个团场的农家书屋为试点,重点优化一批基层农家书屋,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六十九团芙蓉社区农家书屋获得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中信集团向师市捐赠图书5000册。同时,以四大主题文旅节庆活动、四大体育赛事为主体,带动各团打造“一团一品”文旅节庆活动品牌,成功举办“草原之夜”文化节等20个品牌文旅活动和赛事。编印出版《可克达拉文丛》《援建有期情无限》等书籍2000册,成功承办了“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师市形象,奋力打造美丽城市名片。
风劲帆满谱新篇,奋勇前行正当时。
当奋进的脚步在新的一年向前迈进时,启迪明志、展望未来的宏图再次展开,坚信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师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不辱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齐心协力,为师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