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俊钦 通讯员 刘彦龙
冬至时节,大雪纷纷。六十二团金桥社区欣喜阁小区居民陈艳春家里暖意融融,这个冬天,她再也不用穿着厚厚的棉睡衣度过了。
作为六十二团的一块“飞地”,一直以来,金桥社区都靠一座小锅炉供暖,居民在家也要穿上厚厚的棉睡衣。今年,六十二团与霍尔果斯市协商,将金桥社区暖气并入霍尔果斯市主城区供热管网,彻底解决了1600余户居民家里暖气不热的问题。
“家里暖和了,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大家都期盼着兵地深度融合、共谋发展,把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好!”陈艳春说。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相距仅5公里的六十二团与霍尔果斯市共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两地以建设兵地融合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推进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
共有历史文化
12月25日,在六十二团六连的一片农田中,连队党支部书记张亮正在巡查古城遗址。大雪覆盖下,一段黄土夯筑而成的残破城墙依稀可见,这是一座南北长385米、东西长375米的古城,被称为“索伦古城”。
在这座古城背后,是从清代开始,由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兵丁组成“索伦营”,他们背井离乡,174年驻守伊犁霍尔果斯河畔及以西大片区域,加强西北边界防务,发展农牧业生产的传奇故事。这也是六十二团与霍尔果斯市一段共同的历史文化。
1881年,霍尔果斯口岸正式通关,成为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开放而多元的发展视野。在通关后的142年中,树上干杏从这里进入中国,苏联援华物资从这里运往前线,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地处边境,这片土地注定将随着国际形势风云涌动。
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霍尔果斯河畔陷入混乱局面,一批兵团干部职工昼夜兼程赶往边境一线,维护社会治安,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任务,成立六十二团,使这里再度恢复了宁静。2014年,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基础上,霍尔果斯市成立。六十二团与霍尔果斯市主城区仅一路之隔,两地唇齿相依、休戚与共,霍尔果斯市为六十二团带来了口岸开放的政策、创业就业的机遇,六十二团为霍尔果斯市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空间。
12月25日,六十二团文联主席敬太林正和霍尔果斯市书法爱好者一起准备送春联下乡活动的纸张。去年春节前,两地书法爱好者携手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仅为霍尔果斯市居民就送出4500余副春联。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市及周边乡镇群众、学生到六十二团金边博物馆参观12次,参加人数达2600余人次。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题,两地新闻工作者共同打造了《今年一季度霍尔果斯出口果蔬1.4万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今年同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3000列》等精品力作,被多家省级媒体采用。
“我们兵地职工群众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珍惜长期以来大家艰苦奋斗取得的成果,热爱开放多元的现代生活,早已心灵相通,不分彼此。”敬太林说。
共享社会资源
11月29日,在六十二团医院病房里,来自山东烟台的建筑工人李呈海正在接受治疗。他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一家冷链物流公司务工,两天前,在进行冷库保温层施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颧骨、肋骨骨折,当场昏迷,之后被紧急送到六十二团医院治疗。
六十二团医院地处团部西南角,按照二级医院功能设计,总投资8800万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于2020年11月建成投用,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也是目前霍尔果斯市区南部最大的医院。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李呈海目前病情稳定。“医院的设施非常完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也好,院长还经常来看我,我心里挺温暖的。”李呈海说,明年如果有机会,他还想来霍尔果斯工作。
六十二团医院院长王新军介绍,该院已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及企业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开通绿色通道,让园区的管理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就近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傍晚时分,走在六十二团霍城西街与霍尔果斯市珠海路相连的十字路口,交通灯闪烁,一辆辆大型货车、轿车川流不息。
以前由于兵地路网不通,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口岸园区与六十二团团部,虽只隔了一条G219国道,但两地车辆驶向对方均需绕行5公里以上。今年5月23日,历时两个多月建设,作为兵地融合标志性项目之一的霍城大街与珠海路正式贯通。
通车后,这条道路向东连通六十二团中学、六十二团医院及霍尔果斯火车站,向西连通数个物流园区、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国际客运站以及口岸国门,它的贯通进一步加强了兵地交流,释放了市场活力。
靠近国门的六十二团盛华通达物流园便是受益单位之一。目前,物流园3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半都是六十二团居民。“大家特别高兴,路通了,我们进出货物方便了,家住六十二团的员工上班更近了。”物流园库房管理人员马超说。
共建一个家园
随着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日趋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打破地域限制,灵活选择就业地点。
12月24日清晨,天空一片深蓝,太阳还没有升起,六十二团金桥社区金桥华府小区居民武文利便出发,步行去霍尔果斯国际商贸中心的店铺上班。与此同时,来自霍尔果斯市的马文军也到了自己在六十二团经营的大盘鸡餐厅,开始准备食材。
2016年,武文利到霍尔果斯市一家外贸店打工。经过两年的奋斗,她在口岸国际商贸中心开起了自己的店铺,专门销售俄罗斯巧克力、格鲁吉亚红酒、吉尔吉斯斯坦蜂蜜等进口食品。
“我从小区走路上班,只需15分钟,很方便的。我的店距离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很近,每天进店的游客不少,生意不错。”武文利说。
2013年3月,马文军看中六十二团繁荣的餐饮消费市场,在团部南面开了一家大盘鸡餐厅。因为紧邻火车站,每天顾客上百人次,其中不少是从乌鲁木齐来送车的司机。
这些司机将各类车辆送到自贸区霍尔果斯片区内的货场,等待出口到中亚市场,他们则从霍尔果斯火车站坐火车返回乌鲁木齐。马文军的餐厅,给他们提供了就餐和休息的场所。
“自贸区的揭牌成立,必将给霍尔果斯口岸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打算扩大规模,再开一家早餐店,给更多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马文军充满信心地说。
在霍尔果斯河畔,目前共有8000多名像武文利、马文军一样的人,对他们来说,六十二团与霍尔果斯市之间,地域的界限早已模糊,这里已然成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