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如何拓宽委员联系各界群众的渠道?是摆在各级政协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对标中央、自治区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部署要求,可克达拉市政协与霍城县政协友好协商,把工作站建在村子里,让协商议事更接地气。
本报霍城讯(记者 朱萍 通讯员 谭思源)大学生在自个儿村里参加招聘会,城里医生来给残疾人做护理,刚秋收完就有人帮着联系外出务工……发生在霍城县惠远镇央布拉克村的一系列“想不到”都是因为一个工作站的建立。11月21日,可克达拉市政协委员刘新生一早赶往央布拉克村兵地政协委员“金桥”工作站。这天,他接待了3位来访者,有请求讨要欠款的,有咨询看病事宜的,有想就近找工作的,都一一答复。
这个工作站成立于6月8日,源起于兵地政协一次共建交流,决定首开先河,在两地群众交往交流多、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央布拉克村共同建站,通过协商平台落实“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人”思想。“金桥”工作站现有兵地政协委员25名,配备站长、副站长、联络员各1名,每月21日为委员接待日,由兵地各1名政协委员坐班。
群众“点单”,委员“接单”。工作站实行“三包联”机制,委员定点联系群众,获取社情民意,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有23名政协委员包联110名群众,办实事好事26件,捐款捐物6万余元,惠及1400余人。
霍城县政协委员夏永成在接到惠远镇游客停车难的反映后,积极争取项目,在镇里建了3处停车场。可克达拉市政协委员陈君不仅参加村里的残疾人日间照料活动,还联系车帮村民到市里就医。
听村里大学生反映工作不好找,6月、7月,两地政协组织4家企业在“金桥”工作站举办招聘会,40余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惠远镇也组织村民到可克达拉市参加招聘会,共解决5个村260余人的就业问题。通过兵地双方深度交流,目前惠远镇有3500余人在可克达拉市稳定就业。村民阿力艳·居马洪曾长期待业在家,如今在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贴花班上班。她感慨地说:“兵地融合发展让我们普通百姓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两地相距10公里,由政协搭建这样的平台,化解了不少难题。”可克达拉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胡建国表示,建站以来,已开展4次兵地协商座谈,落实兵地之间设公交线路、改善环境卫生等问题11个。
央布拉克村党支部书记再米热·吾甫尔江对“金桥”工作站评价很高:“跟以前相比,村民就业意愿强了很多,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