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师市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019年,师市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师市。
加强政治引领 凝聚发展力量
9月9日,兵团第65期团处级干部“弘扬兵团精神,推进深化改革和兵地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到六十四团开展实践活动。大家通过聆听英雄模范事迹,现场观摩该团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干事创业的行动上来,扎实推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
师市专门制定工作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相结合,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的重点内容,引导师市各级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切实担负责任、履行职责,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先进理论转化为发挥“头雁”作用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
构建精神家园 筑牢思想根基
“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写在六十一团四连巷道围墙上的一句话。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师市在可克达拉市及各团场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场所设置宣传设施,将民族团结纳入乡村振兴、美丽连队建设内容,通过制作墙体彩绘、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民族团结时时可见、处处可为的良好氛围。
如今,漫步在师市各团场的大街小巷,“中华民族一家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等宣传标语和包含民族团结内容的主题文化墙格外醒目。文化墙不仅传递了文明,美化了环境,也成为丰富各族群众精神世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连队巷道宽敞、环境优美,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我们生活在这里心情很愉悦。”六十一团四连职工安亚丽说。
师市成立了1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到基层巡回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新疆“四史”以及兵团屯垦戍边史等内容;充分利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督促党员干部用心用情与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为他们解难题;大力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师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活动,利用微信、短视频账号等新媒介推进宣传工作,开辟“石榴花开”“民族政策法规宣传”等专栏……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各族职工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丰富精神需求 增进文化认同
师市党委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根本方向,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类接地气、聚人心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职工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今天我们一起包粽子、做游戏、演节目,能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欢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真是太高兴了。”索伦社区居民马芳芳说。6月21日,霍尔果斯市亚欧西路街道索伦社区党支部院内欢声笑语,舞蹈、诗朗诵、冬不拉弹唱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兵地融合,六十二团七连党支部与索伦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以“端午佳节颂党恩,古尔邦节共欢庆,民族团结‘粽’情深”为主题的兵地联谊活动,160余名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品尝水果、抓饭等,共话家常,共赏节目,气氛热烈。在师市这片热土上,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师市各地共举办“三花”节、插秧节、风筝比赛、赛马大会、酒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40余场次,线上线下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开展兵地青少年“我爱我的祖国 手拉手心向党”融情实践活动,覆盖3051人次;组织师市与镇江市部分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覆盖两地青少年4700余人次。
促进共创共建 深化兵地融合
9月8日,伊犁州、师市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经验交流会在昭苏县召开,兵地双方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形成了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民族团结共创的发展新格局。“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兵地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活动中,七十二团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波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师市制定落实“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任务分工方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干部群众赴内地省市参观学习,引导其他省市人员来师市旅游观光、考察交流、投资兴业,推动疆内外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往来互动。
统筹可克达拉市、各团(镇)功能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构建互嵌式发展连队(社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推动各民族经济利益共享、文化交流互鉴。
按照“科学化选点、特色化培育、多元化推进”的思路,突出形象化设计、互动式体验、沉浸式感受,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2021年以来,师市创建兵团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师级示范单位241个,与地方联合命名示范单位55个。
2020年以来,师市与伊犁州共同举办兵地团结共建经验交流会3次,组织各团场与伊犁州直各县市签订兵地共建协议,组织霍城片区团场及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花城街道所属社区到地方观摩学习。
民族团结花盛开,砥砺前行谱新篇。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正在垦区大地徐徐展开。
踏上新征程,师市各族干部群众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守民族团结“生命线”,聚焦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沃土壤培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使其花开四季、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