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师市要闻 >> 详细内容
双拥花盛开 鱼水情更浓
————师市创建兵团双拥模范城市工作纪实
发布:2023-08-17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张帅纲  编审: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876 

记者 张帅纲

成功创建兵团双拥模范城市不仅是一项崇高的政治荣誉,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更是一座城市军政军民团结、社会和谐进步的名片。

近年来,师市紧紧围绕创建兵团双拥模范城市目标,认真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和军民共建、军民融合机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推进军地援建和互办实事,不断加大双拥共建力度,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以争创兵团双拥模范城市的雄心壮志,走出了一条具有师市特色的新时代双拥之路。

强化“三大保障”

完善双拥优抚工作机制

师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出发,正确协调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双拥共建关系,推动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师市财政预算保障、年度绩效综合考核指标,着力构建双拥优抚工作体系,努力完善双拥优抚工作机制,党政军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师市党委高度重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建设,及时调整和充实师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师市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第一副组长,党政分管负责同志和人武部政委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32个党政机关部门组成,明确固定的双拥工作联络员。各团、师直属社区相应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双拥优抚工作,形成“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干”的双拥工作管理服务网络。

师市建立党委议军制度、积极推动建立双拥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事日制度、军地走访慰问制度等,并不断健全完善。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研究解决驻地部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召开一次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工作规划,研究重点问题,部署重要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要求,截至目前,师市已建立1个师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8个团场服务站,2个街道服务站,36个连队、社区服务站,94个基层退役军人联络点。积极推进国家“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在师市党委大力支持下,争取专项资金112.22万元,用于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率先在兵团打造一批突出“军垦”特色、师市特点的“退役军人之家”。

传承红色基因

打牢双拥创建思想基础

四师的历史是一部光荣的革命红色历史,也是一部英雄和先进模范人物辈出的历史。四师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这支部队曾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新疆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四师七十二团是兵团唯一整建制沿革至今的红军团,六十六团曾被朱德授予“模范青年团”。

师市积极创建军垦文化名城,在可克达拉市范围内建设了14组军垦文化特色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由铜、不锈钢、大理石等材质组装、拼接而成,以师市屯垦戍边光荣历史、建城戍边光辉历程为主题,包括《七一七》《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亮剑》《建设者丰碑》《新疆第一酒》《薰衣草之歌》等,分布在城市入口、道路节点、公园绿地等处。近年来,师市全面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四师可克达拉市博物馆正加紧建设,六十二团的金边博物馆、六十三团的乔老克炮台、六十四团的宋乱气烈士陵园、七十二团的红军团博物馆、七十四团的钟槐哨所、七十六团的格登碑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大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好去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90多岁的老党员闫欣秋,经常深入学校、社区、连队、周边乡镇开展兵团精神、民族团结、红色故事等宣讲活动,以实际行动当好党和国家的“宣传员”。

今年80岁的老党员李质龙,是研究“亮剑团”历史的专家,先后搜集“亮剑团”珍贵照片上千张,并制成有3万字说明的宣传图版,一心致力于完善和宣传“亮剑团”光辉历史。他长期辗转于惠远烈士陵园、六十六团团史陈列馆等地宣讲“亮剑团”的历史,被称为“最美宣讲员”。

在六十三团乔老克炮台边防哨所,曾荣获“第七届兵团道德模范”“兵团好人”等荣誉的朱国利、王利夫妇坚持29年如一日为国守边护边,用行动诠释了“放牧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的深刻内涵。

还有荣登“中国好人榜”、一家三代守边的护边员草克特格斯,用一生践行兵团精神的老党员、退伍老海军孙寿南……

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们,秉承先辈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动人赞歌,为创建双拥模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创建措施

确保双拥创建取得实效

师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社会工程落实到师市各个领域,主动融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做好军地联系的桥梁枢纽、服务对象满意的“贴心人”,积极构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师市以争创兵团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将59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打造成基层拥军服务站,打通双拥工作“最后一公里”。通过授牌“拥军门店”、共植“双拥林”、开展“八一”消费月活动、举办军民联谊会、打造“三场五区”,即:创建双拥市场、拓展双拥商场、完善双拥广场、提升双拥政区、创设双拥工区、打造双拥社区(连队)、培育双拥校区、建设双拥景区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丰富双拥创建内容,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师市依托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点,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广泛招募退役军人志愿者,发布《师市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倡议书》,形成“一个主阵地+N支志愿服务队”的网络架构,逐步建成统筹有力、行动有序、覆盖师市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网络,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退役军人服务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已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6支,110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其中,并涌现出“老战士宣讲团”“金边老兵”“钟槐情”等各具特色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

师市持续推进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在总结团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经验基础上,加快基层连队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为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信息采集、安置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政策诉求、困难帮扶、优待证申领发放等多方面、多维度的精准化服务。

师市组织开展“拥军门店”评选活动,公布首批139家拥军商户,打造拥军主题宣传公交车2辆,开通可克达拉市至伊宁市双向“双拥号”公交车37辆,打造九九财富商圈“双拥一条街”,让“三场五区”“拥军商户”以及行驶的车辆成为师市双拥创建的闪亮名片。

“八一”期间,师市党委扎实开展“八个一”系列慰问活动,通过发出慰问信,开展双拥知识宣传、走访慰问、慰问演出、观看红色电影、军地鹊桥联谊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积极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营造了浓厚的拥军氛围。

“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以争创兵团双拥模范城为目标,认真落实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部署,在双拥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进一步开创师市军民共建工作新局面。”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庞春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