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东 左洁 江雪芹
3月28日,记者走进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棚圈,饲养员王国斌正为毛驴添加饲料,他告诉记者,除玉米秸秆外,每天还会给毛驴添加“辅食”,保证毛驴健康成长。
“我们主要针对生产母驴、育肥驴、驴驹添加各种饲料,目的是让它们长得好、长得快。”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饲养员王国斌说。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毛驴全身都是宝,但养驴的却是少数,可谓是“有市场没行业”。位于六十七团的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抢抓机遇,靠养毛驴走出了转型的新路子。
2017年,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六十七团一连,就近转化当地秸秆资源用作养驴饲草,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该公司负责人崔成任介绍,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选址为一块荒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处于逆温带的位置,冬暖夏凉,十分适合半舍饲、半放牧式的养驴方式,有益于驴生长。
2017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投入2300余万元,建设圈舍繁殖区、饲养区、防疫专用房及饲料贮存、青贮池为一体的标准化养殖配套设施,构建“引进+饲养+繁殖+出栏”的模式。
该公司目前饲养了1100头毛驴,计划在两年内增加到3000头。在此基础上,公司准备进行驴的活体开发研究,比如驴肉、驴皮、鲜驴奶和冻干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养驴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养驴规模的不断扩大,崔氏家庭农场的用工需求也越来越大,平均每年提供固定用工岗位20余个,季节性用工岗位80余个。今年55岁的贾继中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来到农场务工,每月不菲的收入让他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