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俊钦 特约记者 丁惠敏 通讯员 武淑洋)3月15日,在六十六团十二连职工葛永祥的果园里,一台黄色的果园树枝粉碎机正隆隆作响,手指般粗细的树枝经过粉碎,变成细小的木屑,整个过程只需短短几秒钟。
“过去,修剪下来的大量枝条都是通过焚烧来处理,容易引起火灾。今年,我们引进了果园树枝粉碎机,利用这台机器实现了‘果树枝条不出园,快速发酵即还田’,不但安全快捷,还可以养地提高产量。”葛永祥说。
近年来,师市大力发展林果业,果园种植面积达到21.4万亩,如何进一步促进林果业提质增效成为难题。今年以来,师市以打造高标准果园为目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助推林果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伊犁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克达拉现代特色苹果示范园,工作人员正通过一体化平台,研究示范园的气象、田间智能监测数据,为示范园日常管理提供参考。该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共同在师市成立了中亚果树产业研究院,着力解决本地苹果在品种、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关键难题,以新业态、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引领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走进创锦果业2000亩零碳果园标准化苹果示范园数据中心,大屏上显示,这里零碳苹果生产理念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废物还田、减少化肥用量等减排固碳措施,实现碳中和,以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式种植苹果。自2021年落地以来,这个示范园陆续完成土壤改良、果树种植、自动化滴灌及喷淋系统安装等工作,明年果树即可开花结果。
林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在创锦果业2000亩零碳果园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六十六团九连职工王开菊和30多名务工人员在修剪果树的同时,涂抹愈合保护剂,帮助果树恢复生长。
“我的土地流转给了示范园,每亩地每年有700元收入。我在这里打工,不仅可以学到果树栽培技术,每月还有4000多元的收入,比过去单纯种农作物收入高多了。”王开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