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师市要闻 >> 详细内容
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发布:2023-03-02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朱萍 于艳霞  编审: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浏览量:1064 

本报讯(记者 朱萍 特约记者 于艳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沐浴在春日暖阳中的伊犁垦区也正被另一种精神文化滋养。今年年初,师市在全师范围内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巴扎课堂”,为职工群众送上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服务。2月24日在“巴扎课堂”上接受了义诊的七十四团居民谭淼淼说:“现在学雷锋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街上经常能看到红马甲的身影,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感觉很温暖,很幸福。”

谭淼淼的这番话同样代表着师市很多职工群众的心声。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师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打造文明垦区,亮出践行雷锋精神的崭新名片。

扩充实践矩阵,文明实践“朋友圈”越来越大。师团两级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原有1个中心、20个所、209个站进行拓展、改造、提升,依托各类教育场馆、城市书吧等新成立18个基地、90个点,形成以中心、所、站为主,基地、点为补充的五级体系全域覆盖格局和“15分钟志愿服务圈”。创新“党建+文明实践”模式,新建、改建50个文化活动场所,提升13个文明实践公园,文明实践“朋友圈”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作家协会全国首批、边疆唯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在师市挂牌并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优化工作体系,便民惠民“幸福网”越织越密。师市全力推进“两中心”(师市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建成推广使用“文明四师”智慧云APP,“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基层报单、群众评单”服务流程管理顺畅,文明实践指挥调度、志愿者网上注册、志愿服务品牌推广等功能一网通行。2022年7月平台开通以来,注册志愿者3.7万,较上年增长236%;组建志愿服务队607支,较上年增长26%;发起志愿服务活动1096场次,2.2万人次参与。中心融通师市网上图书馆、“可市通”智慧城市便民APP等网络平台,推行“1个平台汇集问题、1张网络协调运行”模式,精准化对接志愿服务需求,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万件;探索建立“志愿者之家”,制定出台志愿者管理办法,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整合各方力量,服务群众“最强音”越奏越响。师市领导挂点联系实践所实现全覆盖,师市文明委成员单位与20个基层实践所挂点帮扶,98个文明单位与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实践中心业务骨干分片区挂钩开展业务指导。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万场次,红马甲、红袖章、小红帽遍布理论宣讲、扶贫助残、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庭院微聊会”“地头板凳课堂”“马背宣讲”等理论宣讲方式深受职工群众喜爱。特别是在抗疫“大考”中,8900名志愿者主动担当,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实事4.5万件,凝聚起强大的战“疫”合力。

培育精品项目,主流价值“育新人”越来越活。以“理润四师”“情暖师市”等5个主题,建立师团两级文明实践“项目库”,动态管理项目214个,通过项目大赛、实地考察等方式,培育特点突出、影响力强、可复制的项目36个。七十七团“毡房宣讲”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七十八团马背宣讲团大山深处宣讲事迹被学习强国国家平台选用。兵团好人革命古丽·加合买提江、唐李梅等先进典型发挥“名人效应”,打造“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品牌,各族妇女纷纷加入,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影响力越加深远。

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职工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提质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已成为师市最靓丽的“底色”之一,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