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山海同心 共育桃李 ——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可克达拉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2025-10-11 来源:  作者:  编审:ice  浏览量:0 

航拍镇江援建的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摄于8月4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银发教师”章桂红(左)为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学生讲解数学题(摄于9月28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常驻记者 左洁

初秋的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操场上的欢笑声与教室里的读书声交织回荡。近年,镇江市始终将教育援疆作为“民心工程”,累计投入超6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1个,新建、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构建起覆盖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帮扶体系。

在镇江市对口支援下,如今的四师可克达拉市,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特色课程遍地开花。跨越4000公里的教育帮扶,让边疆学子的梦想照进现实。

银发传薪火

“趁身体还硬朗,我要把教学经验都留在边疆。”清晨的办公室里,60岁的援疆教师徐君生伏案批改作业。援疆11个月来,这位有着39年教龄的老教师,备课本上满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标记:“孩子基础弱,但求知欲强,得把知识点掰碎了讲,才能让他们听懂。”

2024年退休后,徐君生没有选择安逸养老,而是带着教学参考书和实验器材,主动加入镇江“银发教师”援疆计划。如今,他不仅是学生眼中的“知识明灯”,更成了大家最信赖的“成长引路人”。

2024年,镇江市首次启动“银发教师”援疆计划,遴选21名退休教师组成支教团队。这支队伍里,既有正高级教师、副教授,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他们投身毕业班教学、学科教研等关键岗位,用余热点亮边疆教育。

63岁的颜小虎是支教队伍里的“老兵”,此前,他曾两度赴南疆支教,还去过浙江边远海岛任教,有着丰富的基层教学经验。在可克达拉市,他除了完成授课任务,还主动为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技巧、分享管理经验,成了学校里公认的“教学导师”。

“银发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学生成绩的提升,更革新了当地的育人理念。在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初三学生的物理成绩从平均分70分提升到90分。家长由衷感慨:“孩子不仅学习进步大,自信心也越来越足,这全靠老师的悉心教导。”

“银发教师”通过示范课、教案指导、教研观摩等形式,将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教学作风传递给当地教师,为边疆教育注入“银发力量”。如今,第二批“银发教师”已于8月入疆,接力续写边疆育桃李的温暖故事。

“引进‘银发教师’,核心是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效应。”镇江教育援疆副领队周克丰说,通过示范课展示、师徒结对帮扶等方式,以老教师的经验提升本地教师的能力,最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均衡提质量

“成功了!我们的机器人完成任务了!”前不久,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高二学生顾思远操控着自己组装的机器人,在兵团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两年前,他对编程还一窍不通。“镇江援疆团队帮学校建了机器人实验室,有专业老师指导。现在我能自己设计程序、组装机器人。将来我想考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后回来建设家乡!”顾思远的眼里满是憧憬。

在教育援疆过程中,镇江始终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两手抓”,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边疆学子。

9月21日,走进四师七○团幼儿园,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园长王林介绍,1098万元援疆资金让幼儿园彻底“换新颜”。园内新增1500平方米教学楼,配备专门的功能教室和塑胶活动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环境大幅改善。“孩子在幼儿园学儿歌、学知识,回家后给我们念童谣、讲故事。看着孩子认真的模样,我们心里特别欣慰。”幼儿家长欣慰地说。

镇江市还创新推出“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组团援疆模式,6批次共212名教师接力赴疆,通过“顶岗任教+帮带培养”的方式,为当地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在第14届“镇江教育援疆教学周”活动中,300余名镇江名师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授课,惠及师市3万余名师生;2024年,镇江市划拨5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线上教研常态化开展,提供70万元资金支持团场学校创建名校,目前团场学校与镇江优质学校结对率已超50%。

今年5月,师市12名教师赴镇江开展为期50天的跟岗学习。四师六十三团幼儿园教师李鑫带回了“以生长力促进幼儿生命力”的课程理念,对幼儿园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二中学教师马维萍引入“学科中心制”教学模式,组织教师集体研发教案,大幅提升课堂效率。这些带着“江南智慧”的教育方法,正与边疆的校情、学情深度融合,在课堂上绽放出实践之花。

优质教育结出丰硕成果。总投资2.75亿元的镇江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本科达线率达99.1%;学校开设的39个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成长舞台,让边疆孩子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产教巧融合

“同学们请看屏幕,注意零件的组装顺序。”随着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邱宏轻点电脑,援疆引进的“学习通”教学平台联通江苏、新疆两地。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送的电气设备三维模型在教室屏幕上清晰呈现;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数据,也实时传输给镇江的任课老师,老师通过线上平台即时分析、反馈指导。

在职业教育援疆方面,镇江市始终立足师市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产教融合”为核心,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今年5月,镇江市与四师可克达拉市联合召开职业教育协作交流会,明确“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两地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打造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我们坚持‘产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理念,通过‘把车间搬进校园,把课堂设在车间’的模式,实现学生‘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镇江援疆教师、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爱丽介绍。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师市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布局,新增“电气自动化”“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食品智能加工技术”等6个特色专业。学院还通过与当地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校企共建的37个实训基地,为学生铺就了“课堂学理论、基地练技能、企业强实战”的成才之路。在2025年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实践能力,一举斩获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及6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校大三学生已陆续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多家企业负责人反馈,这些学生“上手快、韧性强、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目前超过70%的实习生已被企业提前锁定录用意向。

此外,援疆教师通过“一对一”帮带提升本土师资水平,两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分享经验。今年9月,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招录新生2636人,较去年增长14%,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夕阳下,校园渐渐安静,但教师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徐君生在作业本上写下鼓励话语,颜小虎和年轻教师研讨教学方案,邱宏检查实训设备确保次日教学顺利,这些忙碌的身影正是镇江教育援疆的生动缩影。

“教育援疆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镇江教育援疆领队沈建勤说,下一步,镇江市将继续推动先进教育理念在边疆扎根,重点培养“留得住、带不走、能发展”的本土教师队伍,助力四师可克达拉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