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游客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摄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徐敏) “上世纪50年代初,一纸‘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招兵告示,召唤着八千湘女奔赴天山南北……”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和讲解员的讲解,演员们翩翩起舞。连日来,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沉浸式文物创意舞台演绎项目排练现场,演员们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舞蹈动作。
“通过沉浸式文物创意舞台演绎项目,可以更好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兵团文化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研究室负责人田慧雯介绍说,在保护、展示红色文物的基础上,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创新形式,让红色文物“走出去”“活起来”。
博物馆(纪念馆)是历史的记录者、保存者和见证者。近年来,兵团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讲解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阵地”,成为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目前,兵团共有16家博物馆(纪念馆)列入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
服务社会需求,让红色文物“会说话”。十三师红星军垦博物馆通过对馆藏红色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文物、艺术品、灯光、多媒体等组合应用,形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兵团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红色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红色文物既记录着历史,也承载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要创新红色文物展陈形式,让沉默的红色文物‘会说话’,这样才能盘活红色资源,讲好兵团故事。”红星军垦博物馆讲解员方红霞介绍说,今年截至目前,博物馆已接待参观人员8600余人次。
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讲解员的宣讲技能和业务素养。今年以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组织讲解员先后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密市博物馆等考察学习。“改陈升级后的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更具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大幅提升,也对讲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宣传教育科副科长、讲解员顾晨叶说,“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帮助观众更深入了解展品的内涵,为讲好兵团故事、弘扬兵团精神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