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立足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2023-03-08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马雪娇  编审: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浏览量:734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农业稳则国家安,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三农”工作地位重要,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兵团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农业强兵团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挥特色优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兵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狠抓粮食高产创建和示范推广,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全年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3.7%,粮食总产比上年增长12.3%。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兵团的底气来自哪里?

坚持藏粮于地。粮食稳产增产的背后,是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兵团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稳市场、保安全,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扩大。2022年,兵团粮食种植面积511.95万亩,比上年增加61.74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藏粮于技。兵团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兵团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居全国领先水平。

加大粮食作物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2022年,兵团有24个粮食作物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冬52号”冬小麦等一批良种大面积推广,为提升粮食产量、促进群众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制种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粮食作物制种面积超过62万亩,种子总产3亿公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起点新要求,兵团农业如何保持韧性,持续发力?

日前,兵团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强调要全面推进农业强兵团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兵团将用好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实施“两扩、两稳、一提高”工程,力争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1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60万吨;创设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田,开展师团连整建制高产创建竞赛活动,打造一批高产示范基地,带动粮食单产水平整体提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绩效责任制;全力做好粮食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守好职工群众“粮袋子”。

深挖“农业富矿”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眼下,各红枣加工企业迎来生产旺季,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各地客商也纷至沓来。“拿到红枣产业集群项目后,我们投资2200万元对厂房进行了改扩建。对红枣产业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阿拉尔市红鑫源枣业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杰说。

红枣产业集群是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红枣产业集群的打造为一师阿拉尔市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打造“保险+期货+订单+银行”运营模式,红枣产业已形成了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副书记、副政委王忠民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师阿拉尔市红枣产业化服务体系将愈加完善,我们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兵团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蹚出了一条农业增效、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如今,一批规模大、产品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扎根各团场,色素辣椒、番茄、食葵、籽用西瓜、香料作物等一批兵团特色农产品获得市场青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搭建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乡村龙头企业、让职工群众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成为各师市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2022年,兵团获批创建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棉花)、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链主企业”成长迅速,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了一批产值30亿元以上的团场和超亿元产值连队,各类农工合作社总数达6470家,带动职工群众20.6万人增收。

兵团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强调依托农业农村优势资源,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加快培育农业强企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拓宽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共同富裕。

推进乡村建设 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

让乡村宜居宜业,是职工群众的殷切期盼。

走进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家家门口摆放着一组分类垃圾箱,户户庭院整洁美观。

“这两年,连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交通更便捷了,环境更优美了,富民产业也越来越多,在连队发展,日子更有奔头。”该连群众买买提艾力·吾拉英说。2022年,他从乌鲁木齐回到团场,在连队悦心游乐园当管理员。

近年,团场大力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如今的十八连,道路四通八达,砖红色的安居房错落有致,昔日“盐碱地上的羊圈”变为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兵团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2022年,兵团团场面貌进一步改善,团场连队公共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完成511个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五师双河市跻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3个团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师黄田农场五连职工朱广兰说:“随着基层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回团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信心倍增。我们要继续努力,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让职工群众越来越富、生活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站在新起点,如何加快推进乡村建设?

兵团党委提出,聚力推进团场连队现代化,加强规划建设,持续整治提升连队人居环境,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弘扬兵团精神、打造文化高地,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蓝图不可缺少的底色。兵团将充分发挥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让连队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打造兵团精神文化高地,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