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如何破解“家门口养老”的难题?
发布:2023-02-14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马雪娇  编审: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浏览量:7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的划分,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如何跨越“最后一米”的可及性鸿沟,将符合需求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送达老人身边?

问题一: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明显短板。兵团如何破解呢?

政策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党委通过有效引导,着力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互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在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方面,兵团积极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通过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辅具适配等方式,让老年人生活得安心、舒心。

兵团陆续印发《兵团贯彻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分工方案》《兵团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目前,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已纳入兵团“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支持1万户特殊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兵团着力打造富有兵团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引入“银龄大家庭”“吾家乐宝”“北湖颐心园”等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服务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逐步形成以养老总院为平台,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以及高龄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的发展模式,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题二:目前,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兜住了许多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底”,但对大多老年人的普遍需求还缺乏精准评估和有效对接。兵团如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更加优化?

政策解读:《兵团“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形成市场、社会、政府各司其能的新型养老模式。兵团将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普惠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到2025年,团场(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同时,积极探索民营模式下的社区养老设施的盈利模式,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积极性,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将相关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医院、养老机构、企业、社区等各个主体充分发挥不同作用,形成完整的医养结合服务链,完善现有政策、标准、规范,确保各类服务资源的深度融合。

问题三:养老服务是一项涉及职工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更是成为焦点问题,兵团如何更好实现“老有所养”?

政策解读:近年,兵团相继完善老龄事业发展的土地、融资、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和项目清单,基本建立公办为基础、民营为补充的老龄事业养老服务标准、医养结合行业标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新业态持续涌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兵团将加快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设、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深入推动医养结合,使兵团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5年底前,实现师市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全覆盖,8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每个师市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