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惠 特约记者 赵鑫
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市党委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军垦文化名城、兵团文明城市和兵团“双拥”模范城市创建为目标,不断提升旅游发展的地位、定位和站位,旅游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9月中旬以来,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开展了指导旅行社申请办理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工作。针对本轮疫情对旅游企业造成的影响,师市对9家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76万元,暂退比例为100%。
帮助旅游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实现“疫”中突围,是师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师市先后出台了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旅游业发展奖补等措施办法,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创建三年计划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年提升行动,营造了人人重视旅游的良好氛围。
师市地处西北边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师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将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旅游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动力之源,不断探索引项目、抓项目、精准服务项目的政策措施,为推进项目建设创造更优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在师市落地发展。
截至今年8月,师市积极谋划储备招商引资文旅重点项目20多个,涉及草原之夜、薰衣草等文化品牌以及生态、康养、休闲、娱乐等类型,总投资50.08亿元。先后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7个,总投资12.73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项目9个,总投资5.88亿元。
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克达拉游客服务中心、薰衣草小镇、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旅游地标建筑落成。可克达拉市军垦博物馆、文旅休闲街区、军垦美食一条街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电子图书馆、水幕电影及公益书吧、城市雕塑、街景小品等项目先后投入使用,让前来观光旅游的群众感受到别样的可克达拉之美。自2020年以来,师市连续两年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完善师市旅游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奖补以及文旅宣传推介等,对创建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级民宿、星级农家乐等进行奖补。鼓励支持六十四团、六十八团、七十一团等8个团场重点培育创建国家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制定可克达拉市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方案,不断完善提升草原之夜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今年5月,师市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何将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业,市场化推介是关键。
师市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思路,通过系列品牌化经营活动,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连成产业链,以全域旅游方式推动了师市旅游业发展。
师市创新融合旅游业态,在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上,坚定不移沿着市场化路径持续推进,制定印发兵地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先后与镇江文体广旅局、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工作组印发了《镇江可克达拉两地“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及2021年度合作协议》《镇江“万人游四师”奖励补贴办法》;与中国广播艺术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全疆重点文旅企业代表、新疆旅游行业专家、旅游界人士共同推广打造G219文化旅游品牌;成立师市旅游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成功激发旅游经济倍增效应,带动师市人气持续上涨。
2021年,师市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同比增长34.88%;旅游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71.34%。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在可克达拉,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正惠及城乡百姓,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