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厚植文明根基 传递文明力量——师市绘就精神文明“诗”和“远方”新画卷
发布:2022-11-05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603 

特约记者 张植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文明之约下的可克达拉市,精神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一场场志愿服务精彩纷呈,一个个身边好人层出不穷,一股股正能量不断汇聚,文明实践火起来,文明新风兴起来,文明脚步迈起来……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乡和谐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着眼共建共治共享 以文明创建书写文明答卷

“如何才能让小区变得更加文明和美丽,我们想听听大家的建议。”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江英话题一出,居民们便踊跃发言:“我们要文明养宠,养狗人士遛狗时要牵好绳。”“要及时清理小区内乱贴的小广告。”“不能随意乱扔垃圾”……恳谈活动在居民们的畅所欲言中变得热烈起来,社区居委会与居民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

郭江英介绍说:“每月20日的‘可克达拉市城市志愿服务日’,我们街道、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准时‘开谈’,大家围坐一起,共商社区大小事务。”

师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即聚焦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聚焦文明单位创建,提供优质便民服务;聚焦文明团场(镇)创建,提高团场(镇)社会治理水平;聚焦文明家庭创建,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聚焦文明校园创建,推动形成良好育人氛围。通过一条线横向织牢“创建”网,用文明力量助推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全力创建兵团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深入开展“做文明使者 展城市风采”六大行动,即人人参与“文明清洁”“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有礼”“文明关爱”行动,制定《可克达拉市市民公约》,设置《可克达拉市荣誉市民光荣榜》《可克达拉市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在街道、社区推行道德积分制、志愿服务积分制,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选树宣传展示活动,持续提升公民素养和文明程度。师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7个,全国文明单位5个,师级以上文明团场(镇)占比61%,团级以上文明连队占比76%。

斑马线上,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公交车上,市民争先给老弱妇孺让座;餐桌上,公筷公勺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健康;楼院内,尊老爱幼、邻里守望……在可克达拉市,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遍地开花,和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全面提升。

着眼所需所想所盼 以文明实践雕琢文明之美

自7月30日疫情发生后,六十九团返乡大学生张长鑫得知社区紧缺志愿者的消息,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从兵团走出去的大学生,我必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社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张长鑫说。疫情期间,六十九团近150名退休党员干部、职工群众、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主动请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截至目前,累计服务群众近5万人次。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师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闻令而动,招募志愿者2.1万名,组建临时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310支,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1.2万次。“疫情不止,我们不退!”从入户排查到搬运物资,从消毒灭菌到宣传引导,“红马甲”成为师市抗疫一线的一道美丽风景。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平台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师市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内涵更加丰富。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内容,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近两年,师市、团场两级投入1000余万元,拓展文明实践新阵地,建成1个中心、20个所、209个站、16个基地、90个点,师市2.5万名志愿者、60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万余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10万余人次,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创新培育理论政策、核心价值、文化文艺、文明乡风、邻里守望5大类76个优秀文明实践服务项目。连续两年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选拔支持“老百姓宣讲团”“马背志愿宣讲团”“宣讲微课堂”“四师人讲四师故事”“爱心来敲门”“追梦人”“爱心妈妈”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34个。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项目6个,3个志愿者服务队、1名优秀志愿者获得国家级表彰。

着眼向上向善向美 以“文明之魂”凝魂聚气

今年7月,在师市举办的微党课大赛中,师市党委组织部干部王蕾演讲的《军垦战士的心愿》,讲述了曾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原四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陈茂昌退休后16年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感人事迹。 “不住公家房,不坐公家车,不吃公家饭”,他扑下身子走街串巷,为群众义务理发、擦皮鞋和义务宣讲,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为庆祝党的百岁生日,他制定了“十百千万”目标,在得知自己患癌症的情况下,依然为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奔波,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我们就是要通过讲述身边先进模范典型,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榜样先进事迹、感悟榜样崇高风范,并以实际行动践行榜样精神、传承榜样力量。”王蕾说。

师市文明办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灵魂主线,坚持融入贯穿结合、落细落小落实和日常经常平常相结合,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通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切实强化道德作用,夯实道德底线。同时,深入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纳入市民公约、连规民约、职工守则、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和家风家训中。近两年,师市丁憬、陈茂昌、草克特格斯、朱国利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郑伟、罗建忠、王伟武等22人荣获“兵团好人”称号,评选“感动四师十大人物”40人。建立道德典型礼遇关爱机制,从邀请出席重大活动、纳入师市慰问对象等方面进行常态化尊崇、关爱礼遇,在全社会树立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充分利用现有阵地资源,建立孝德广场、善行义举榜、好人墙、好人廊,集中宣传展示典型事迹。

突出立德树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学校少年宫和团场乡村复兴少年宫,深入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培育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感恩之心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师市通过评选各级各类“好人”、道德模范,选树先进典型,让广大职工群众从身边涌现的鲜活典型、凡人善举中感受到强大的道德力量,营造了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眼惠民利民乐民 以文化供给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彰显地域魅力,牵系时代跃动脉搏。激情“五一”,从汉服游园、武术表演,到社火、剪纸,再到百姓大舞台、青年音乐会……师市通过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草原之夜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表达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美好心愿。

今年1至8月,师市举办“喜迎二十大 开启新征程”系列文化活动11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我自书中来”阅读活动、元宵灯展、社火表演、城市乐跑、四师人游可克达拉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线上线下观众达70多万人次,打造“伊力特酒文化节、薰衣草文化节、稻香文化节、草原之夜音乐文化节”四大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首批、边疆唯一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在师市挂牌,举办“可克达拉杯”兵团第三届临书临印展。与中央广播艺术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创作的《可克达拉组歌》音乐套曲将在北京首演,编印《印象可克达拉》画册、《诗意可克达拉》诗集等系列丛书。指导支持师市、团场23个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发放配套资金469.7万元,投资2.1亿元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对200多位老军垦进行口述历史记录,整理“三大谱系”资料16万字,收集历史图片3600张。充分发挥六十二团金边博物馆、七十二团红军团博物馆、七十四团钟槐哨所等一批红色场馆的作用,创新红色体验、主题党日、场景再现等形式,2021年以来,师市累计5万多名党员干部群众、4万名青少年接受兵团精神等红色教育洗礼。启动“考古四师文物、讲好四师故事”工作,成立非遗协会,积极向国家申报非遗保护,举办微党课、“四师人讲四师”故事大赛,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近年来,师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自信,广大群众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如今,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