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李惠 通讯员 潘凌 罗小凡 潘健)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到处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8月18日,在七十四团三连种植户李文邦的240亩春小麦地里,金灿灿的麦穗低下了头,收割机在麦浪中穿梭往返。
目前,昭苏垦区4个团场36.5万亩春小麦陆续开镰收割。各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根据天气状况提前部署春小麦收获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与粮食收获两手抓、两不误。
昭苏垦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属高寒地区,独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种植春小麦。每年8月中旬开始,在昭苏高原上特克斯河两岸种植的100余万亩春小麦陆续成熟,这里的高原麦田与远山近水相映、林海雪峰交融、农田阡陌纵横,使其成为疆内外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七十六团今年种植春小麦16万亩,面对疫情造成的机力不足问题,该团党委通过“内调+外引”的方式,科学合理调配机车力量。近日,从新疆伊犁州巩留县、特克斯县驰援的15台收割机顺利抵达该团。农机手们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查验体温及行程码等工作,确保跨区域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为确保春小麦颗粒归仓,七十六团各连队“两委”每日根据农机数量、收获进度,及时发布作业信息。“从目前收获情况来看,我们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因为疫情的静态管理,我们更要及时给农户调配机力,确保颗粒归仓,让大家安心。”七十六团七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张军说。
今年,七十五团4.3万亩春小麦实现水肥一体化和节水滴灌技术全覆盖,经测产,平均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往年。该团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抓好“三秋”工作,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及各连队加强协调,组织本团和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参与麦收会战,加快小麦收割进度。
“我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秋收生产,全盘谋划,提早统筹,有序安排收割机回团,切实做到了闭环管理,这样既落实了防疫措施,又确保了秋收有序进行。”七十五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李娟说。
今年以来,师市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耕、精细化夏管、全过程防灾减灾、科学机收减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兵团粮食安全的重任。师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50.4万亩,同比增长10%;实现总产110万吨,同比增长24%。粮食面积、总产和实际完成面积较任务面积增加量均排名兵团第一位。
目前,师市全面做好春小麦收获工作,已检修完成各类农用机械500余台,所需配件、油料等各类物资储备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