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惠 侯雨彤)5月1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的“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专栏第一篇通讯《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及相关新媒体消息,在师市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师市融媒体中心“可克达拉新闻”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兵团四师融媒号、今日头条“四师可克达拉市融媒”账号、“云上可克达拉”APP等5个新媒体平台均在第一时间对文字和视频报道进行了转发、转载;次日,《伊犁垦区报》在重要版面对报道进行了转载。师市各团场、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自办新媒体平台均在工作群内进行转发推送。
通过师市全媒体“矩阵式”传播,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关注,一时间,该报道在各媒体平台以及微信群、朋友圈长时间“刷屏”。
在仔细阅读《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的文章后,师市党委常委、四师副政委姜淑霞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文章视角独特、立意新颖,通过讲述可克达拉的前世今生,展现了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了解四师可克达拉市。期待《光明日报》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四师可克达拉市,打响新时代‘草原之夜’品牌,进一步提升可克达拉这座年轻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光明日报》的报道饱含深情,通过全媒体视角为广大读者呈现了灵动、秀美的可克达拉市,让师市各族职工群众再次通过报道感受到可克达拉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欢迎光明日报社和各界朋友来这座美丽的兵团新城指导交流。”师市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聂福荣说。
师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飞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作用,进一步做好报道的转发推送,以此次报道为契机,深入挖掘师市故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我亲历了可克达拉的改变,那是几代人的接力奋战,四师人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建设豪情,让贫瘠荒凉成为历史,现如今的幸福生活和这么美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倍加珍惜。”六十六团离休干部闫欣秋激动地说:“我要尽最大努力,老有所为,为可克达拉市的建设继续发光发热。”
师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党艳丽在编辑推送《光明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说:“生活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城市里,身心特别愉悦,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要更加努力工作,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积极宣传推介可克达拉市的城市形象。”
李政是河南焦作的一名个体户,几年前,他慕名来到可克达拉市,购买了一套三居室新房,落户成为了可克达拉市的市民。他看到《光明日报》刊登的新闻报道后激动地说:“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文化氛围浓厚,住在这里,感觉内心宁静而幸福,我有信心在这里发展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