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刘雪峰
虎年的春天,不多的雪在一点点消融,广袤的黑土地萌动着勃勃生机,师市即将迎来葱茏翠绿的春天。2月8日,从四师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传来好消息,该社社属的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41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近年来,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领产业发展和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该公司预计完成牛养殖量6万头,销售收入7亿元,带动8000余户农牧民增收。
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挂牌成立。4年来,该公司在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方面大胆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模式,为农户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整合资源 夯实发展根基
近年来,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四师供销合作社社属农资、棉花两大传统产业规模逐渐萎缩,发展遇到瓶颈。在师市党委的支持下,四师供销合作社另辟蹊径,完善师市、团场、连队三级架构,织密科学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配置,打通整合各项工作职能,实行多区域协同管理和服务,探索出一条合力发展的路径。
“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体系重塑、功能优化,使发展根基扎得更牢,这是四师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创办创锦牧业有限公司的初衷。”创锦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建峰介绍,“2017年3月,四师供销合作社在可克达拉市挂牌成立创锦牧业有限公司,立足服务‘三农’本职,在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方面大胆探索、尝试,建立与农牧职工利益联结机制,使传统产业链不断延伸,成效明显。”
师市特昭垦区团场依托畜牧业成立12个合作社,但由于银行贷款困难、自身投入资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等方面原因,合作社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社员收入普遍较低,积极性不高,圈舍大多荒废遗弃,靠自身能力已经不能维持。
在此情况下,创锦牧业以特昭垦区4个团场的养殖场和原有合作社为基础,成立了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吸纳具有相关基础的养殖户加入联合社“抱团取暖”,1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出资方式进入联合社,345名养殖户以出资方式进入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团场职工牲畜养殖散养式、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以强带弱实现了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创办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领办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吸纳社员345人。合作社通过收购架子牛、作物秸秆,为社员供应精饲料,每年带动近8000余户农牧民增收。同时,帮助合作社融资3000万元,500余户牧工受益,逐步实现社员种养殖区域的农产品全程无缝对接,最大化提高产值和效益。
优化服务 形成共建合力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是要科学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把产品做好,优化服务,守住农户对我们的信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赢得更多的机遇与收益。”顾建峰说。 2月6日,在六十七团基层供销合作社养殖区,数百头西门塔尔牛(华西牛)悠闲地吃着草料。去年,该合作社引进良种华西牛800头,年底存栏达到1200头。说起社员们养殖收入情况,合作社主任鲁新荣很自豪:“去年是个好年景,173名社员加上分红、返利、补贴等各种奖励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35万元。”
2021年6月成立的六十七团基层供销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模式,强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社会化服务、降低社员农业生产成本、拓宽增收渠道等具体举措,让社员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35岁的程阳是六十七团三连职工,加入六十七团基层供销合作社后,除去种植50亩身份地,合作社为他提供了40头西门塔尔牛进行养殖。他按照“七统一”模式,从购、养、繁、销等方面实现全程标准化管理,牛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得到了保障。2021年,程阳纯收入突破1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5万余元。
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发挥技术、良种、规模等优势,制定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帮扶合作社发展。各基层供销合作社落实“惠农措施”和“十统一”管理制度,并为社员量身制定“一卡通”,社员享受产品交易返还、出资分红、超产和质量奖励、福利、学习培训、融资等方面服务,彻底解决种植销售“两头难”问题,降低了养殖风险,疫病防治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保障,社员保持了持续增收的态势。
创新模式 增强发展后劲
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在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模式时,注重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创新融资、财务、信息化的规范管理,全力打造科学高效、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在牲畜养殖期间,合作社社员按照“统一收购、统一防疫、统一分配、统一保险、统一饲料供给、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回收”的“七统一”模式由联合社管理。公司千方百计保障社员利益,使社员节约了收购犊牛的贷款成本、降低了养殖风险。同时,疫病防治得到了保障、增强了“造血”功能。
公司还成功探索出肉牛托养新模式,两年来,累计投入2800万元,购买架子牛2587头帮扶合作社社员,社员节约成本和增加收入累计达378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户融资以及生产环节的实际困难。仅2020年,就投入1946万元购买1809头牛扶持合作社发展,社员收入160万元,7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近200名社员实现当年入社当年获得收益。
在公司的扶持带动下,合作社社员每养1头牛,6个月交售后平均收入800至900元,养殖量越大收入越高。合作社模式在有效提升养殖产业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同时,也使社员养殖收入不断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养殖牲畜积极性高涨。
据创锦牧业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通过产品收购带动区域8000余户农牧民增收,每年收购架子牛2万头以上,每户增加收入5万元;收购青贮玉米、小麦秸秆、水稻秸秆近20万吨,种植户亩均增收30至100元不等。以牧促农优化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降低了高寒地区种植风险。同时,提供就业岗位,吸纳512人就业,少数民族职工达297人,占总职工人数的58%,人均月工资4000元。
四年来,创锦牧业有限公司产业基地覆盖师市、特昭垦区、伊宁垦区部分团场及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部分乡镇。建成国内最大的西门塔尔单一种群繁育基地1个,肉牛养殖规模位居西北地区前列,形成了以畜产品屠宰加工、肉制品研发及销售、乳制品生产、饲草料种植、绿色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农牧机械制造为基础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链。“海牧牛坊”品牌食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镇江等地。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西门塔尔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一级认证、国家级学生奶奶源基地、自治区西门塔尔牛种畜场、兵团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在中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荣获综合评价优胜奖和最具观感奖两项大奖。2020年,荣获“国家级畜禽(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一路走来,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服务内涵,以基层专业合作组织的“根基茁壮”,促进师市畜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枝繁叶茂”,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农牧职工增收致富的“稳定器”。正如供销社党委书记袁国军所言:“对管理的精准定位,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对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最终为百姓释放改革红利,这是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