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为了大地的丰收 为了职工的微笑——喜看师市农业生产全线告捷走笔
发布:2021-11-18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admin99  浏览量:454 

特约记者 沈睿燕

11月1日,随着六十三团十五连职工张超的95亩冬小麦播种顺利结束,师市已播冬小麦15.5万亩,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的冬麦播种任务3.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师市各团场农作物秋收、果品采收、农产品入库待售,牲畜转场、秋季集中防疫、饲草储备等工作均已圆满结束。“该收的都收回来了,该播的也都顺顺利利播下去了,这下我们可以踏踏实实谋划明年的生产啦!”张超无比欣慰的话语,道出了师市4万多名职工的心声。这更是师市上下齐心协力,将“三农”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尤其是面对秋收季突袭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疫情防控下的抢收保产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排除万难、压实责任,最终实现171.8万亩秋收面积100%完成全线告捷喜人局面的真实写照。

今年,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师市农业系统立足伊犁河谷资源实际,狠抓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特色现代农业、乡村振兴、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团场改革等重点工作,尤其是倾力抓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的秋冬季农业生产,使得师市尽管先后遭遇春季低温冻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秋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呈现出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团场增益的良好局面。

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攀升,“产”“供”丰盈

师市在抓“三农”工作中,始终肩负起保障粮食安全大师的政治责任。针对今年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收获及冬小麦播种时恰逢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及防控等级升级的特殊形势,师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师、团、连三级工作责任,广泛发动职工,及时组织、调配人力、机械,全力推进粮食作物收获和小麦冬播工作。“我觉得麦子产值低,种了划不来,就不想种。”六十六团七连职工吴刚明说,自己刚开始没算过来经济账,也没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连队书记来给我们做工作,从物化成本、劳务投放、粮食补贴、复播收益几个方面仔仔细细算给我们听,我们这才明白过来。”吴刚明告诉记者,种植小麦不仅保障自身收益,而且还让身为一名党员的自己为兵团的“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出了一份力。“师里小麦单产最高的都上八百公斤了,我们在管理上再好好加把劲,产量越高效益越好。”职工邹华军非常看好粮食种植前景。在“确保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减、产量不降”的宗旨下,师市克服疫情防控制约因素影响,细化工作措施,充分保障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冬小麦播种不误农时顺利完成。

师市还通过加强与疫情防控部门沟通协调、统筹协调调配农机具、加大秋收工作指导服务力度、严格秋收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等举措,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9.2万亩水稻、63.3万亩商品玉米及制种玉米等作物的收获任务。

师市还将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狠抓畜牧养殖业质量提升。1至10月,牲畜存栏78.8万头(只)、出栏76.19万头(只),家禽存栏159.76万羽、出栏209.85万羽,预计肉类总产达到5万吨,牛奶产量7.1万吨,禽蛋产量1.9万吨。水果虽因自然灾害影响产量略有下降,但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增长0.54%;蔬菜种植面积较去年增长4.34%,价格增长20%以上,预计产值增长18%左右。

科技助推发展质量提升,农业现代“范儿”足

今年,师市立足已有农业发展基础优势,大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1+3”工程,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套车”并驾齐驱推进农业整体提质,并让新技术“领跑”至田间地头、温棚圈舍,将新品种育种、智能节水等一系列新技术以及智慧农业和农业装备等领域科研成果、先进适用技术向种植养殖业推广普及。如今,小麦节水灌溉、一喷三防应用、良种选用;棉花利用节水灌溉实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苹果主干结果技术、葡萄“厂”字型栽培模式以及冻精冷配畜品种改良等各类新技术已在种植养殖业普遍应用,无人驾驶自动导航播种技术全面普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6%。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彻底改变种植户一直以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也让咱们的传统农业变得更加‘智慧’了!”提起农业新技术,今年拿出2000亩稻田做试验的可克达拉市长丰供销社主任陈新民,情不自禁感叹起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变和实惠。4月初,师市在六十八团一连试点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作物全生长管理季的实时动态监测,监测者坐在家中就能精准获得水稻长势、养分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收获前一个月还能实现精准估产,改变了以往农户凭经验投放水肥、监测灾害的田管模式。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六十八团一连、三连逐步推开。“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定时、定位、定量、定配方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成为可能。下一步我们将努力争取项目投资,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为咱们师市绿色农产品动态监测、有机认证等工作提供关键技术,让职工从‘种得好’变成‘卖得好’。”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剑对新科技助推农业质量提升信心满满。

师市还全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今年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业产业强团(镇)、“一连一品”特色连队创建等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为师市现代农业发展启动新的引擎、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借势项目建设,连队“颜”“料”兼具

师市切实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农业升级、连队进步、职工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借势发力,基层连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得以不断补齐。今年,师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45个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已开工45个,开工率100%,项目总投资6.68亿元;巩固脱贫成果建设项目2个,已开工2个,总投资1300万元,已完成1300元,完成投资率100%。

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连队总人口83%的六十七团五连,围绕现有资源优势做文章,“两委”带领职工群众走以制售奶疙瘩、酸奶、馕、抓饭等休闲食品为主与现代农业、养殖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子,通过“党建带创建”“党建+”模式,逐步走出一条养殖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同步发展具有五连特色的强连富民之路。

如今的五连,不仅实现了“连队园林化、道路林荫化”的“外貌美”,还兼具了职工生活富足、友邻和睦、参与连队公共事务积极性高等“内秀值”,于2020年入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哈萨克族职工沙亚哈提告诉记者,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前后他家的变化是天壤之别,“以前就是院子里放柴火、草料那些嘛,厕所也是随便搭一下,洗衣服那些的水就随便往院子外面一倒……”现在沙亚哈提的家已有完备的上下供排水系统、干净卫生的水冲式户厕,房屋院落收拾得整齐利落,完全符合高质量庭院标准。“我们连队现在生活各方面跟城里没啥区别,而且还有很多人向往的田园风光,我觉得住连队比住城里舒坦。”在五连各族职工群众的笑脸中,一幅“内外兼修”“有颜有料”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推进,使基层连队拥有了“高大上”的舒适宜居环境;产业振兴等的大力探索,让团场、连队成为越来越多人“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高地”。

分管“三农”工作的师市党委常委、四师副师长刘振江表示,作为传统农业师市,鲜明的地域、物候资源差异化特点让师市拥有多样和饱满的农产品种类,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得天独厚。他希望师市各级“三农人”要以“大地丰收、职工微笑”作为己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打好“农业现代化进行曲”的四师节拍。要让站在“沃野良田”上的农业真正成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成为予以产业融合发展力量的有力“臂膀”和“身躯”,走出一条具有师市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