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帅纲 实习记者 张佳玉
“十三五”期间,师市始终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红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社会保障体系也日益健全,为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师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基本建成覆盖师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民生福祉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面增强。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16.10万人(含居民)、20.78万人(含居民和离退休人员)、5.71万人、6.61万人、5.9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9.5%、99.99%以上,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托底作用全面发挥,低保标准由每月的465元提高到510元,纳入特困供养人员66人,发放救助资金83.1万元,月均保障低保对象2143户、3718人,支出低保资金2223.63万元,临时救助6587户次、13257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71.51万元。就业情况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新增就业4万余人,各类职业培训5万余人次,师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五年来,师市牢牢把握民生主线,各项富民增收政策进一步落地实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2020年,师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4元,较2015年增长44%,年均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9年率先突破4万元,2020年达40793元,较2015年增长33.4%,年均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23541元,较2015年增长74.9%,年均增长11.8%。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城镇、乡村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的2.27∶1缩小到2020年的1.73∶1。
“十三五”期间,师市不断加大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重要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6月28日,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举行全面开诊仪式,正式投入运营。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既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师市发展建设的丰硕成果。近几年,师市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积极落实兵团、师市党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9月2日,在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前往学校报到,这标志着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首批学生正式入学。五年来,师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力打造伊犁河谷教育新高地。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金山实验学校、幼儿园、第一小学相继投入使用,伊犁职业技术学校顺利搬迁,可克达拉市形成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办学质量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可克达拉市至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公交线路开通,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改善了群众乘车条件,对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五年来,师市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完善、枢纽地位不断凸显、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62.53亿元;建设重点干线公路、通县公路和国防干线公路三类干线公路共1813公里。
师市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全面落实。积极承接兵团授予的行政职能3646项,及时授予团场75项乡镇级行政权力事项和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授予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职权101项。同时,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2053项行政权力事项进驻行政服务大厅,使职工群众办事更便利。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十三五”,师市党委向职工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