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时期,师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本报自今日起开设“辉煌‘十三五’”专栏,回顾和展示“十三五”时期师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李惠?丁惠敏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可克达拉市伊力特生态产业园白酒酿酒车间里,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工人们正用力铲着酒糟,均匀地撒入甄中,通过手工蒸馏、发酵等一系列传统工艺,酿造品质优良的伊力特原酒。自今年8月3日酿造出第一锅白酒后,伊力特生态产业园白酒生产便逐步进入正轨,技术设备、白酒包装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
“可克达拉市伊力特生态产业园白酒酿造采用纯手工打造,这与全国同行业酿酒技术保持了一致,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介绍说,“新建可克达拉市伊力特生态产业园,一是对伊力特产品进行全面升级,二是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效益。”
伊力特生态产业园酿酒厂是伊力特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462.8亩,建成后形成集原酒酿造、成品包装、原酒储存、纯净水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据了解,伊力特生态产业园开建于2018年,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601余亩,以“一心两节点、两轴四风貌区”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设计,分为技术研发区、红酒庄园区、白酒生产区和配套产业区四个功能片区。截至目前,酿酒车间、玻璃酒瓶生产车间已经开始试生产,园区内主要建筑主体已完工,正在装修装饰,园区绿化、亮化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中。预计到今年年底,伊力特生态产业园项目将竣工投产,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将搬迁至此。伊力特生态产业园建成达产后,将有力提升该公司酒类产品酿造、储存、灌装和玻璃制品等产品生产能力,新增就业岗位近1000个,将为优化可克达拉市产业结构,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可克达拉市伊力特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是师市“十三五”经济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
思路决定出路,智慧决定成败。“十三五”期间,师市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职责使命,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发展为上、工业为先、投资为本、招商为要的原则,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师市经济持续增长、改革顺利进行、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安宁的新局面。
据师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师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53亿元,较2015年增长51.0%,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51.10亿元,增长35.7%,年均增长7.9%;第二产业72.80亿元,增长14.1%,年均增长3.3%;第三产业86.63亿元,增长128.5%,年均增长22.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7.0∶45.8∶27.2调整为24.3∶34.6∶41.1。 (下转第2版)
按照“工业强师”战略,“十三五”以来,师市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发挥项目建设引导作用,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以“提质增效”为总目标,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严格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师市工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截至2019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76户,比2015年净增4户;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8.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6.6亿元,年均增长3.8%。规上工业占师市工业比重持续稳定,保持在76%以上。
与此同时,师市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5亿元的有3家,共实现产值54.7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44.2%,其中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岗投资公司双双突破20亿元大关。伊力特公司实现产值24.80亿元,占师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0%,年均增速为10.2%;南岗投资完成工业产值20.57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16.6%,年均增长23.2%;电力公司实现工业产值9.3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7.6%,年均增长8.4%。硅产业受市场价格以及中美贸易战影响,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产值呈现下降趋势,6家硅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5.25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12.3%。
在农业生产方面,“十三五”期间,师市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质量进一步提高。2019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与2015年的39.18亿元相比,年均增长6.8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末的25.9∶53.9∶20.2,调整为2019年的24.3∶34.6∶41.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农业内部结构比进一步优化,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结构比由2015年末的70.6∶1.1∶26.6∶1.7,调整为60.3∶0.9∶36.8∶2.1,牧业占比提升了10.2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师市种植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种植业中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41∶59,调整为2019年的38.1∶61.5,粮食面积占比略有增加。粮食产量由2015年的70.5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82万吨,年均增长3.8%。其中,小麦产量由2015年的25.5万吨,减少至2019年的18.8万吨,年均减少7.3%;玉米产量由2015年的3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45.6万吨,年均增长11%;水稻产量由2015年的9.4万吨,减少至2019年的8.6万吨,年均减少2.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由2015年的6.2万吨,增长为2019年的7.4万吨,年均增长4.5%;棉花产量由2015年的1.6万吨,增长至2.4万吨,年均增长10.7%;甜菜产量由2015年的63.3万吨,减少至2019年的41万吨,年均下降10.3%。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为师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耕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略有下降。2015年,全社会就业人口103947人,第一产业39914人,占比38.4%;2019年,全社会就业人口110678人,第一产业39342人,占比35.5%。
农业基础不断加强,质量进一步提升。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逐步稳固,师市高标准农田已达到140万亩,110万亩优质粮基地基本建成,标准园建设面积从2万亩发展到17.6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占生产总量的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仍以初级加工为主,有棉花加工厂4座、制种玉米果穗烘干线9条、种子加工线3条。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2%,2019年农业机械保有量达6545台,其中联合收割机633台,大中型拖拉机5588台。
牲畜良种率达到85%,年出栏率达到105%以上,加工率达到30%。年出栏育肥牛100头以上规模场(小区)32个;羊规模化养殖水平达56%。其中,年出栏育肥羊500只以上规模场(小区)85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80%,其中,年出栏育肥猪1000头以上规模场(小区)30个,年出栏育肥猪500至999头规模养殖户200户。
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西门塔尔单一种群繁育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肉牛养殖规模位居西北地区前列,拥有兵团级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2个、兵团萨福克羊繁育基地1个,同时拥有年屠宰规模10万头牛生产线、年生产15万吨饲料厂、年产15万吨有机肥厂。
农业水利进一步发展。2015年,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32.9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15.02万亩,渠道长度3471千米,灌溉用水量94195立方米。2019年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3.9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28.65万亩。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十三五”时期,师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认真贯彻兵团党委各项发展战略,以招商为抓手,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大力推进可克达拉城市建设,使师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加大,为师市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十三五”以来,师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2016年至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8.49亿元,年均下降1.84%。其中,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113.8亿元,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111.1亿元,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87.9亿元,2019年累计完成投资105.6亿元。截至今年7月,累计完成投资52.04亿元。根据师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师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预期累计完成8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