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张永
7月的伊犁垦区,绿荫匝地、瓜果飘香,处处呈现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自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镇江市对口支援师市目标不变,力度不减,以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事接着一事办的钉钉子精神,深度对标先进,深化工作创新,不断开创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
2017年至今,镇江市对口支援师市工作突出实效,在项目建设、组团式援疆、人才培养上,凸显特色和亮点,累计投入援助资金6.42亿元,实施项目92个,民生类项目资金占比超过90%,其中教育类援疆资金1.32亿元、医疗类援疆资金1.21亿元、其他民生基础设施类援疆资金2.84亿元、产业援疆资金0.73亿元……助力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管理项目援疆
7月15日,在师市“市民之家”,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环境优美舒适的大厅里,市民享受着“一站式”带来的优质便捷服务。
可克达拉市“市民之家”建设项目为镇江援建项目,建筑规模6945平方米,其中援疆资金投入3200万元。为建设好该项目,镇江援疆前指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全方位援助,今年5月完成交付使用并正式对外办公,启用的“镇江政务服务模式”,使师市转变“政”的职能工作成为兵团样板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师市各族群众。
市民在服务窗口咨询业务 李颖 摄
项目建设是援疆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其项目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援建成果。如何有效加强资金项目监管和绩效考核评价,是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布置的重大课题。
对照课题,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针对援疆资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前评估后评价”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援疆项目储备库,完善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从项目论证、建设、监管、评估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在项目竣工决算和审计上架起“防护网”,升级“防火墙”,使援疆项目储备库的作用明显,项目建设精准,援疆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镇江前指瞄准项目管理中的诸多难点有的放矢,抓住了紧要处、管到了关键处,是制度规范创新之举。”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潘道津说:“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有创新,在江苏省对口援建领域亦属引领,具有借鉴意义。”
按照“三年援疆项目两年半完成,不留尾巴到下期”的工作目标,镇江援疆前指在强化项目考核结果运用的基础上,把握住《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两个延续性的关键环节,联合师市相关部门召开项目论证会,科学排定年度援疆项目,逐步建立项目前评估制度严把入口关,建立援疆项目储备库减少随意性,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强化奖优罚劣,明确一票否决项增强制度的刚性,明确资金配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镇江援疆前指始终把援疆项目的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精心打造精品工程,争创一流工程质量。实施“月报告、季督查、半年推进、全年考核”的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形成督查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推荐会,层层传导压力,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和完成。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警务站等一批援疆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2018年,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项目荣获兵团“昆仑杯”荣誉称号。
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 高晨 提供
前不久,记者从兵团对口援疆情况通报中获悉: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援疆工作各项指标排名全兵团前列,获得兵团的通报表扬,其中援疆项目开工率为100%、援助资金到位率41.62%,均名列兵团第一,总投资完成率为42.06%,名列兵团第二。
高效率创新组团援疆
在可克达拉市核心地带,占地235亩的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在夏日百花盛开和成片绿荫的装点下,别具风格。这所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5亿元的学校,是镇江市迄今为止单体资金投入最大的“交钥匙”援疆工程,凝聚了两批援疆干部的心血,其硬件设施在整个伊犁州首屈一指,也是教育系统派出教师最多、学科最齐的“组团式”援疆工程。
好硬件还需配备好软件。作为“自己的中学”,镇江不仅“全额援建”,而且还全程主导运营。
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 王新平 摄
2018年,经镇江前指统一安排,镇江市教育局在全市四星级以上高中择优遴选了30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援疆教师,集中到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开展“组团式”援疆,形成“名校长+中层管理骨干+学科带头人”的组合优势。这也是镇江一次性派出教师队伍规模最大的教育援疆。9月5日,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交钥匙’工程移交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招录师市首批810名高中学生。
朱万喜是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校长,这位从镇江市教育局选派的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特级教师、镇江市名校长,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深的办学经验,引领“筹建小组”和“援疆团队”,与师市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课堂教学严谨高效,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德育活动精彩纷呈,逐步形成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育人氛围。今年,在期中联考中,镇江高级中学以优异成绩领先同类学校,高分段拔尖学生数亦处于优势地位。
他告诉记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两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心愿,让四师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到内高班,亦是援疆团队的目标方向。
“‘组团式’援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事实证明,在四师启用的教育和医疗的‘组团式’援疆方式成效明显。”镇江市对口支援师市前方指挥组党委副书记、副组长王为华说,“要让镇江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又快又好地在四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援疆团队的基本共识。”
在四师医院,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16层高楼,这是援疆资金修建的师医院康复综合楼。自镇江对口援建四师以来,医疗卫生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启动援疆项目11个,先后有126位医疗专家来到师市医院,进行“组团式”援疆。
北京公益医疗援助服务促进会医疗专家团来师市义诊 高晨 提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师市医疗行业,提起仇立春,大家都知道,他是“组团式”援疆带头人,也是援疆时间最长、轮次最多的援疆技术人才,从骨科主任到院长助理,再到四师医院副院长,仇立春8年时间迎来了5批52名援疆医生。
在师市,援疆医生在师团两级医院的各个科室、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形成了“医院领导+科室中层+骨干医生(名老专家)”的嵌入式框架和立体化层次,全方位助推师市医疗卫生行业提档升级。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纤维支气管镜等专业,在伊犁地区创造了多个第一,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协助师市医院从二级甲等升级为三级甲等,同时,为团场医院培养了一批基层医疗专技人才,使医院在临床实践、科研教学、医政管理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高水平优化产业援疆
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协同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和新疆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端桥头堡,面临着向东向西两个巨大市场。镇江和师市无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还是在产业结构、政策优势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今天的好项目,就是明天的新发展,招什么样的项目,就能取得什么样的新发展。抓经济的关键就是要抓好产业项目,只有抓住产业项目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王为华说。
2017年7月17日,镇江市产业援疆项目——新疆恒顺沙林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其生产的醋产品销往西北市场。 朱远乐 摄
镇江前指树立“援疆干部人才人人都是招商员”的理念,充分发挥镇江产业、信息、技术和援疆干部人脉优势,立足镇江市、放眼沪宁线,面向长三角,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组团式”招商效应,在招引项目上更加注重质的提升,积极对接内地省市产业转移,深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实体产业,坚持以“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胸襟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使得一批高质量项目成功入驻兵团分区,成为兵团参与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向西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为了引进好的项目,镇江前指把工作重心放在兵团分区招商引资上,注重将产业研究融入招商实践,利用好霍尔果斯口岸的特殊资源优势,提高项目招引针对性,开展上门精准对接招商,打开了招商新局面。
富邦机械总投资5000万元的脱硫除尘环保系统、换热器、新风系统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即可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实体产业项目引进速度和建设速度上树立起了新的标杆;昆晟科技总投资10亿元的能源与环境、电器制造、生物萃取、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综合高端项目成功入驻兵团分区,并在兵团分区建成了新疆首家低温焓差综合试验检测中心。
在提高产业援疆的进程中,镇江前指注重在合作共建和提升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持续深化与镇江经济开发区的深度合作和对接,成功与镇江高新区、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江苏镇江京口工业园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引入了江苏园区先进的发展理念,着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在交流交往中全方位提升兵团分区服务水平。
2018年10月22日,镇江前指积极与镇江市经信委对接,启动了兵团分区信息化系统援建项目,该项目由镇江市经信委、中国移动镇江分公司、镇江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免费开发,并提供三年免费云平台服务,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极大地提高了兵团分区的信息化水平。
“合作才能共赢,我们积极为援疆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搭建合作交流和服务的平台,助力产业援疆引得进、留得下、活得好。”王为华介绍说,“我们实施的‘暖企惠民’大走访1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让民营企业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助推产业援疆项目签约落地、成长发展;与农业伊犁兵团支行签订3年20亿元产业援疆金融合作战略协议,努力为援疆企业争取国家财政贴息贷款;协调镇江农批市场开展‘我为四师卖苹果’农产品展销活动,提升了四师农产品的知名度;设立150万旅游援疆奖励引导资金,连续两年接待江苏游客在15000人以上,这些活动使两地产业合作更加紧密。”
三年来,近200名援疆干部累计组织参加招商211人次、洽谈客商189批次,为师市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116亿元,吸纳就业人数605人。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师市的全体援疆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身在四师、心在四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切实扛起这一政治任务,用心用情做好援疆各项工作,努力锻造一支援疆铁军,不断创新援疆工作方式,让‘镇疆’精神在戈壁绿洲生根结果。”一直以来,师市党委书记、四师政委丁憬都是这样寄语援疆干部的。
如果洒向大地的阳光都是温暖的,那么面向垦区的援助则是满满的深情。三年来,在援疆工作的推动下。师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再上台阶、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深知,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明天,还会有更艰巨更光荣的使命和任务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