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团各地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战正酣之时,四师可克达拉市已是霜叶红遍,硕果累累。
长虹卧伊犁,南北变通途,大地神采飞,热土诗意畅。
聚焦屯垦戍边大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织密四师可克达拉市交通运输网络,近日,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兵团迄今最大的单体桥梁——可克达拉大桥合龙;同期,该师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5亿元,超额完成今年兵团下达的任务,交通建设成果位列兵团师市前列。
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交通先行。在国家交通运输部、兵团党委、兵团交通局等的大力支持下,今年该师市超常规、快速度、高水准规划实施16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有力促进了区域路网布局的完善与交通建设的转型升级,助推该师市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更为波澜壮阔的改革稳定发展新时代。
“在我们的日程表上,‘项目’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工作始终保持着‘攻坚’姿态。”四师政委丁憬说,“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师市着眼长治久安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提振戍边‘精气神’,让可克达拉市有颜值有气质更有价值!”
一座大桥 一段历史 一个里程碑
2018年11月16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流淌千年的伊犁河河水缓缓西去,30余万名四师干部职工及周边地区群众欢呼雀跃。这一天,可克达拉大桥成功合龙,伊犁河两岸60多年不能直接通行的历史将成为过去。自此,这片大地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切有利于稳定和发展的力量将充分奔涌,带给该师市及周边地区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动力。
新疆首座、兵团第一,这座桥,意义非凡,见证了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师市交通局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身处一隅、放眼全局,以交通大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长治久安的决心、勇气和干劲。
路桥,是兵团稳定与发展的“骨架”,延伸到哪里,哪里就生发血脉、汇聚力量。对于年轻的可克达拉市来说,兴百业、引千企、聚万众,履行特殊使命,发挥特殊作用,没有路桥,一切无从谈起。
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部署要求,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兵团存在、发展、壮大的要义,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清晰定位,迅速拉开交通大建设帷幕,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实施16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发出了助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最强音。
一条条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的瑰丽纽带气贯长虹,一段段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光辉路程闪耀历史。在这16个重点项目所织就的壮美图景中,可克达拉大桥是亮眼的一笔。
746天,战风雪,冒酷暑,抗洪水,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建设者们在一场无比艰辛的战役中完成了一次精神与意志的洗礼。
可克达拉大桥桥梁全长2527米,横跨雄伟的伊犁河两岸,从规模、技术上来说,都堪称新疆首座、兵团第一。疆内斜拉索大桥如果子沟大桥多为钢结构,但成本较高,且在伊犁河上施工,材料无法运输。在前期多次论证后,参与过上海多座大桥施工、具有“桥王”之称的原上海建工集团金牌项目经理、现可克达拉大桥项目执行办总工程师张明生建议采用混凝土结构建可克达拉大桥,此举不仅节约了1亿元资金,而且有效延长了大桥生命期。
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建这样的大桥,对于四师可克达拉市来说,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稳定与发展,等不起;城市建设,等不起;各族群众的期待,等不起!解决难题,唯有改革,唯有突破。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大力支持下,师市交通局与上海建工集团、建工师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合作,于2016年5月成功打下大桥第一桩。
很快,难题接踵而至。
伊犁河土质多为全国少见的复杂砂砾石结构,钻孔易坍塌,为稳定大桥的重要结构——桩基施工带来难度。“将直径2.5米的桩基打入地下73米深处,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张明生说。
增加钢护筒,埋深6米,地表铺钢板分散着力点,大放坡开挖配合井点降水——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桩基顺利打了下去,相关技术在国内属首创。
这座大桥索塔高107米,主塔间需建3根横梁,国际国内常规采用爬模建塔柱方式。“建桥是百年大计,而这样做会有施工缝,可能会给大桥质量留下隐患。”按照张明生的建议,大桥改用翻模方式实现塔梁同步施工。目前,除我国东海大桥、闵浦大桥外,可克达拉大桥是第三座应用此项新技术的大桥。
在主梁施工上,可克达拉大桥悬臂、长度达到国内建设标准的最大极限——8米,并采用新技术挂篮悬臂方式浇筑节段,使工期进度大大加快;安装斜拉索,最重一根达17.9吨,施工塔机采用4台每米240吨、臂展达55米的特种装备塔吊同步施工,规模、技术含量在新疆少有,在国内也少见。
攻坚克难,昼夜奋战,746天里,国家交通运输部、兵团党委、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各级领导高度关注、予以支持;交通运输部专家3次来到施工现场指导,兵团交通运输局、四师交通局对项目建设全程督导管控,上海建工集团、北新路桥联合体项目部配备过硬的管理、技术团队和最强的装备力量。强大合力下,大桥向前方一米一米推进,于11月16日成功合龙,在“奋战一百天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活动中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作为师市南北通衢的地标建筑,可克达拉大桥的建成,对于加快师市城市建设、促进伊犁河谷区域经济发展、巩固西北边防、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丁憬说。
一种精神 一个宣言 一面旗帜
建设可克达拉大桥,实施16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对于四师可克达拉市建设者来说,体现出一种精神、昭告了一个宣言、亮出了一面旗帜。
一种精神: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让可克达拉市闪亮崛起,快速度高质量织密路桥网络,体现出建设者弘扬兵团精神、坚韧不拔完成使命的智慧与毅力。
一个宣言:攻坚克难,落实兵团党委“奋战一百天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口号,师市党委提出:抓重点,攻坚克难;补短板,全力冲刺!这一宣言掷地有声、应声而动。
一面旗帜:克服规划、资金、项目、技术重重难关,建立优化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格局,师市交通局勇当先锋。
7. 5亿元!今年年初,四师可克达拉市接到兵团下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后,相关领导陷入沉思:在空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既不冒进,打好“三大攻坚战”,又保证总量,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这是个很有难度的课题。
在百舸争流的大潮中,如何夯基固本?
在逆风飞扬的追赶中,如何展翅翱翔?
提速、提速、再提速!抢抓“十三五”国家交通发展黄金机遇期,促进师市路网提档升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亮出身姿、展现魅力,四师可克达拉市交通建设的鼓点紧密有力。
自加压力,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提出,增强“四个意识”,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中心工作,强规划、找项目、推进度,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的交通建设目标任务!
3月20日,四师可克达拉市交通工作会议提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相关会议精神,化解金融风险,做好前期工作,对项目储备、规划、可行性报告、开复工时间等逐一分析梳理,确定年内实施16个重点项目、基础建设投资达10.5亿元的目标。吹响冲锋号,多个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5月9日,师市召开交通建设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建好两套班子,一套班子全力以赴抓稳定,一套班子聚精会神搞建设,按照“保重点、保畅通、保民生”主线,做好前期工作,压实征地、拆迁等目标责任。
8月2日,师市召开交通建设促进会,针对“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做出具体部署,实施项目“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紧抓夏季施工黄金期,“撸起袖子加油干”。
9月29日,师市召开“大干一百天”组织落实会,对所有项目优化工期,将每一条路、每一个工段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落实责任,绷紧弓弦冲刺全年目标。
一个个会议、一项项决策、一步步举措,四师可克达拉市16个重点交通项目定位、布局、建设、投资等逐步明晰,开辟了交通建设领域一个又一个主战场,踏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地。
一年规划实施1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之多、难度之大,在今年兵团各师市中极为少见。能不能顺利推进?如何攻坚克难?项目建设时刻牵系着兵团领导、四师领导的心。
“要体现职责使命、地位担当,谋划交通发展‘大棋局’”;
“既要化解金融风险,又要超额完成任务,必须解决好‘钱怎么来、用在哪里’的问题”;
“始终把工程安全、质量、速度放在第一位,抓铁有痕出精品,确保‘首战必胜、常战常胜’”。
以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态度建工程,是取得胜利、打造精品的关键。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交通局领导始终有这样一种意识,责任胜于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创新成就未来。
重项目储备,四师可克达拉市早谋划、早协调,项目储备库充实“有料”;眼明手快,紧紧跟进中央、自治区、兵团交通发展大计,提前做好规划;夯实前期工作,组织人力资源拿出质量过硬的可行性报告等,抢时间抓进度;解决资金难题,兵团、师市不遗余力给予支持,多元筹资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师师长朱雪冰说:“16个交通重点项目得以科学、快速、全面推进实施,不仅是对能力、执行力一场接一场的‘考验’,也是履行职责使命一场接一场实打实的‘硬仗’!”
一次攻坚 一支队伍 一种力量
“保重点、保畅通、保安全”,四师可克达拉市交通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贯穿师市、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路网大格局正在形成。
仲秋,长达55公里的惠远大道在伊犁河谷蜿蜒延伸。这条路,20公里在四师,35公里在霍尔果斯市、霍城县。
可克达拉城市道路 宣传片 效果图
这条路,可谓万人瞩目,众望所归。建成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六十七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民众到可克达拉市可缩短30公里至100公里路程,经济、维稳、资源等要素得以有效整合。
严格按照施工图、时间表作战,推进过程中,施工者遇到了“天下第一难”——征地拆迁。全路贯通,需在短期内完成大量征地拆迁,任务之巨可想而知。
攻坚,唯有干,只有干!冬季,四师交通局上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春夏秋季节,马不停蹄、不分昼夜现场做工作、推进度。在霍城县惠远乡,针对2户人家在拆迁地抢栽抢种问题,四师交通局领导先后20余次与县镇两级政府、林业局、交通局、农业局等10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在县镇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征地拆迁。
啃馕、吃方便面、喝凉水,四师交通局上下全力为民众做好服务,赢得支持。在六十四团,干部们起早贪黑为2户拆迁“钉子户”砌羊圈、搬家,最终使他们高高兴兴迁往新居。
数据统计,这一时期,四师可克达拉市共完成修路筑路征地拆迁项目30个,前期费用2.5亿元,完成征地拆迁公路用地面积1.06万亩,其中地方乡镇3500亩。在“啃硬骨头”“攻山头”式的密集艰辛作战下,这一跨兵地区域、面积大、难度高的征地拆迁工作在短期内基本结束,惠远大道建设快速向前推进。
“这条路是一条含金量极高的路,承载着发展和改善经济的重担,不仅极大地促进兵地共融,也将有效联结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可克达拉市,把两地‘火车头’‘引擎’有机融为一体,在区域稳定与发展中迸发出强劲动力。”四师副师长杨国伊说。
同时,在上级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完成15个团场断头路的续建工作,铺设桥涵,保障了路路畅通。六十六团铁路大桥目前下部构造已全部完成,上部结构完成86%,完成投资8148万元。此外,伊宁市山东路—可克达拉市—省道213线公路、七十五团团部—七十六团—军马场公路、四师可克达拉市—惠远乡—伊犁河公路、可克达拉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公路等10余个续建、新建公路均在推进中延伸。
严峻形势下,速度不降、规模不减、质量不低,离不开执行有力、行动高效、能吃苦攻坚的建设队伍。
忘不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刷可克达拉大桥工地时,100多名建设者日夜守护工地,灌沙袋、装石头、筑围堰,几天几夜不回家,洪水退后,工地标高竟然增加了2米。
忘不了,建设交通应急中心时,四师交通局局长邓义华领着众人白天做规划、栽树、解决难题,晚上披着大衣睡在车里;到工地,与众人吃在一起、睡在一起。
忘不了,实施推进每一个项目,四师交通局副局长谭军华、计划科科长陈海、项目办主任朱继亭、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常晓龙等人员加班加点干工作。项目部技术员王永刚和出纳张毓洁结婚前一天还在工作,结婚后第三天就来到工地。
在这样忘我的工作状态下,四师可克达拉市今年不仅顺利推进16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而且圆满完成客运及货运运输、客运站点建设、公路巡查管控及维稳各项工作,在加强党建中凸显出战斗堡垒非凡的凝聚力、辐射力、作用力。
“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得益于我们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师市党委决策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得当、执行有力。”邓义华说,“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气神,在服务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维稳戍边实力等方面更好地担当起‘先行官’重任!”(兵团日报记者 兰玲玲 常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