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回眸师市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之六
发布:2018-10-17 来源:第四师  作者:伊犁垦区报  编审:admin  浏览量:492 

伊犁垦区报记者 李岩  通讯员 李龙耀

岁月不惑,秋色正浓。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师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两级跳”,正蓄势待发,为实现“第三跳”做好准备。如今,你走进师市任何一所学校,都会看到校园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硬件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布局不断优化调整,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mmexport1540442143216

鸟瞰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  朱远乐  摄

乘风破浪扬帆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2年兵团恢复以来,师市借改革东风,出台了《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的办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兵团普及初等教育标准。

“两基”攻坚(1995年-2005年)是师市教育发展的“第一跳”。师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统一按国家现行工资标准发放,养老、医疗实现团场统筹,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按照指定的收费标准落实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

mmexport1540442152475

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师市在学校建设上累计投入1.31亿元,新建校舍5.79万平方米,危房率由12.4%下降为6.5%;在文化建设上,通过扫盲、“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全民素质,团场职工文化技术学校覆盖面达到100%,师市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99.5%。扫盲工作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通过验收后,师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6.8%,团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99.5%,复盲率为零,师市代表兵团全面接受国家检查验收并顺利通过,使兵团成为西部省区率先实现“两基”攻坚的省级单位。

师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农牧区和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经历了从“马背学校”到固定场所学校的嬗变。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奖励项目,改善全师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同时,团场出台优惠政策,开展培训,免费提升少数民族教师学历水平;实施帮扶政策,减免少数民族学生部分费用,适龄少数民族子女入学率创历史新高,在校生达到5000余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市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仍很低,小学为36.1%,初中为18.2%,高中仅为3%。为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师先后派出1200人次教师到石河子大学培训、1000人次教师免费到内地高校脱产进修、2000人次现代远程教育培训、1500人次参加新课程培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全师到内地招聘合格教师和特岗教师,解决团场学校教师紧缺的状况。到2008年年底,师市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达99.62%,初中达99.78%,高中达87.22%,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

不忘初心谋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市教育全面提升十年(2008年-2018年)以来,师市教育实现了“第二跳”。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规划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职工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加,为全面实现师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mmexport1540442164281

四师一中航模实验室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师市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给教育把脉问诊,克服了办学功利化思想,解决办学无特色和片面追求教学成绩,不为学生终身成长负责的问题,准确定位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拉开了师市学校健康发展的序幕。

对师市中小学校舍安全进行普查,逐一鉴定315栋校舍,规划资金2.9亿元,将鉴定为危房的118栋校舍全部拆除,消除危房75788平方米。同时,投入资金10007万元,重建校舍33栋,完成重建面积71790平方米。

自2014年启动师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师市规划校舍建设类项目73个,投资19102万元新建校舍42948平方米,塑胶运动场16个,风雨操场13个,校园硬化、绿化、围墙等项目2个,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同时,将师市中小学调整为26所,形成集中办学的格局。

师市站在时代的高度安排部署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发展,从2009年提出“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娃娃抓起思想,认识到学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对促进义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提高整体素质,消除发展差异的奠基意义,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目前,师市所有学校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师市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计划及教师网络培训,所有教师全部完成周期内培训,培训教师11000余人次,培训中小学校长100人次。同时,针对青年教师下不来、干不好、留不住的问题,通过提高团场教师待遇、评晋职称倾斜、实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等,建设起一支师德高尚、潜心育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一流教师队伍。

目前,全师1135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961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79%,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3.39%;高中426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3.66%。各学校通过岗位练兵、开展教科研活动,给师生搭建锻炼的平台,创造提高的机会,先后组织参加伊犁州、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大赛,并成功举办了五届“新华杯”国家通用语言大赛、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基本功大赛,切实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六十九团中学学生艾克旦在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师市将助学帮扶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健全团场学前教育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构建起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阶段全覆盖的精准扶贫体系和“奖、助、贷、免、补”五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做到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奋力迈进新时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师市教育乘着兵团深化改革的春风,强化团场学校体制机制改革,蓄势待发,时刻为“第三跳”准备着。今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师市围绕教师培养培训、名师名校建设、教改教研、教师交流支教、学校均衡发展等主题,各学校以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帮扶内容为重点,开展了校长论坛、师徒同题异构、网络教研等系列活动,加强了校际联系,促进了相互交流,突出了教学实效。按照“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进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mmexport1540442190891

69团中学校园一隅

师市不断优化学校布局,逐渐撤并6所团场高中,集中优质师资办好四师一中和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四师一中建校60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走在伊犁高中学校前列。9月5日,镇江市援建师市最大的“交钥匙”工程——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正式交付使用,首届高一新生807人,首批教师90人。其中,镇江市择优遴选30名政治素质高的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集中到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开展“组团式”援疆,形成“名校长+中层管理骨干+学科骨干教师”的全方位援疆模式,奋力建成伊犁河谷乃至全疆硬件软件“双一流”,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最好高中。

师市以打造师市教育升级版为目标,以育名师、创名校为抓手,强化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活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活力,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结构,促进了团场中小学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开展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发挥好“三大功能”“四大作用”,切实加强体卫艺和心理健康教育。师市中小学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大格局。

师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筹措3700余万元对全师校园校舍进行亮化美化,已基本实现师域学校办学条件均等化。师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显著,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取得建校以来最好成绩。成人学历教育及干部、职工培训,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100%。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十年来,师市教育从艰难中蹒跚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始终扎根伊犁垦区大地,不断谱写教育新篇。如今,师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强师,教育先行”战略,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为打造边境强师,向新时代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