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可克达拉讯(记者 杨俊钦 通讯员 郭振飞)7月24日,在烟雨朦胧中,一座三门牌楼矗立在朱雀湖边,牌楼北面匾额上书法碑刻着“朱雀湖”三个大字,中间的两根立柱上书法碑刻着一副楹联:“路接丝绸西进东联兴塞北,天开宝藏花红柳绿胜江南”,外侧两根立柱上书法碑刻着:“远客频来斟美酒,好风常拂醉天山”,落款分别是三位国内知名书法家韩天衡、言恭达、尉天池。
随着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点缀其中的石桥牌楼也从今年3月开始修建,截至目前,除朱雀湖外,在可克达拉市学府公园、滨河公园各有一座规模稍小、已主体完工的牌楼,在迎宾大道水系、朱雀湖、滨河公园等地有近十座石桥,大都主体完工。这些建筑上都将有不同书法名家创作的书法碑刻,全部完工后,市民、游客可在市内各园林景点,近距离欣赏由国内知名楹联家创作、书法名家书写的书法碑刻作品。而这些充满神韵的书法碑刻作品全部由来自镇江的著名碑刻师赵斌完成。
赵斌今年50岁,是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资石雕代表性传承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有着32年丰富书法碑刻经验,代表作有安徽乌江霸王庙碑林、南京下关阅江楼朱元璋碑记石刻、江浦林散之纪念馆碑廊等,被当地文化界人士敬称为“大石匠”。自6月底抵达可克达拉市后,他已完成了迎宾大道水系七彩桥中的“赤心桥”“澄碧桥”“黄金桥”,朱雀湖牌楼北侧、学府公园牌楼南侧等处的书法碑刻,预计在可克达拉市工作到8月底。
赵斌介绍,由于可克达拉市石桥牌楼选用的都是像白麻花岗岩这样高品质的石材,硬度强,碑刻难度大,仅一副牌楼楹联就用时一个星期,是在普通石材上用时的两倍。市政府邀请的书法家都是国内顶级水平,沟通过程较长,一些建筑的书法原稿还没有最后敲定,因此目前书法碑刻的进度并不算快。为节约时间,赵斌的书法碑刻都是采用即写即刻方式,一旦纸质书法作品完成,书法名家会先拍照传送过来,通过放大出图样,赵斌和同事立刻着手加班加点完成碑刻。书法作品原稿则在稍后通过邮寄方式送到可克达拉市政府,由相关机构永久保存。
一幅书法碑刻作品,需要经过放样、勾线、凿去多余部分、上色等多个步骤,时刻考验着碑刻师的责任心与技艺。赵斌说:“作为一名碑刻师,一定要对每块石材充满敬畏,一块上等石材需要上亿年时间形成,绝不能在我手里糟蹋了;碑刻师也要具备丰富的书法常识和文化底蕴,品味得出名家书法作品妙处,并在碑刻中注意保留,特别是对‘枯笔’等神来之笔要保留其神韵,还要凿刻出书法碑刻作品独有的金石味、刀斧痕和立体感,让其充分展示传统碑刻文化的魅力。”
这是赵斌第一次来新疆,他认为,此行,可克达拉市是他最大的发现,其环境优、格局大、品位高,就算是在湿润的江南,能在规划、绿化上胜过它的城市也不多。“能够参与这座注定不平凡城市的建设,把传统文化的一些精华带到祖国边疆,我非常自豪。”赵斌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进行书法碑刻前,我也向可克达拉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提了一些文化建设上的建议,如果可克达拉市需要,我愿意每年都来这里做书法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