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张冰
6月21日,记者在六十四团二连0305制种玉米条田看到,一台高架打药机正在作业。打药机一天可作业250亩到300亩,工效是人工打药的80倍。目前,师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4%,远远高于自治区81%的平均水平,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师市以促进农业增效、职工增收,推进现代农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适用农机具的示范和推广,重点补贴大功率拖拉机、棉花采收机、谷物联合收获机等机械,加大对畜牧机械、园林机械和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在师市得到推广,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师市农机总动力达44.2万千瓦,较1978年增加近30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4%,较1978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师市各类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达到669户(个),农业机械化总体向着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自2006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师市累计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74亿元,拉动团场职工家庭投入资金5亿元,购买各类农机具1.2万台(架)。截至目前,师市农机固定资产达到9.4亿元,拥有大中小拖拉机5031台、配套农具9036台(架)、稻麦联合收割机402台、水稻插秧机747台,以及一批约翰迪尔、纽荷兰等大中马力机车。
七十一团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加大农机更新力度,农业机械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仅今年春季就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买了精量播种穴播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大马力机车、秸秆粉碎还田机等7台(架)农机具。
师市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郭永平说:“团场这几年农业生产的最大变化就是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郭永平从事农机工作至今已有36年,目睹了连队职工生活因农业机械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收益。他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麦打药都是靠人工背负式药桶,不但对人身体有伤害,还存在速度慢、喷雾不均匀、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过去人工作业,一个药桶最多能装18公斤,而现在采用机车作业,一次就装2000公斤,雾化效果好,便于作物吸收,还省工省力。
六十七团十一连48岁的农机手兰国军对记者说:“2008年,我只有一台拖拉机,一年也就作业3000亩地。我现在已发展到10台农机、21台农具,累计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100多万元,年作业5万多亩。”
近年来,六十七团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不断加大农机投入力度,激励职工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了12台采棉机、甜菜收装一体机等一批农用机械。目前,六十七团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54台,配套联合整地机、精量播种机、收割机、采棉机等新型农机具近1000台(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该团14万亩主导作物棉花、甜菜、制种玉米、小麦等均实现犁、耙、播、收农业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六十三团在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引进先进的特色农作物种植、移栽、收获等新机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六十三团农机管理员张仓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团拥有进口及国产大中型拖拉机656台、新型农机具348台(架)、采棉机10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大中型农机具的更新换代,提升了团场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团场农业现代化发展、职工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不但提高了师市农机作业质量和农产品产量,而且为种植户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六十三团十二连职工李登禄说:“我去年种植了216亩机采棉,采收仅用了一天时间,每亩比人工采摘节省400多元。”
如今,师市农业机械已从过去的单项作业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从过去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机械设备的需求向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处理机械设备的多样化需求延伸,饲料机械、园林机械、青贮机械,棉花、油粮及薯类等经济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等将是今后农业机械发展的重点。
随着师市农机装备水平的大幅提升,肥料深施、秸秆还田、双膜覆盖、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插秧、棉花机收、制种玉米机械抽雄、葡萄机械埋藤等农业机械化主体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薰衣草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六十八团引进水稻割晒技术,割晒机在水稻秆青穗黄时将水稻割倒,在地里摊晒4天左右,水分测定达到收储要求后,再由水稻捡拾器将水稻捡起脱粒后直接清粮入库,不但较传统直割亩增产30到50公斤,而且有效避免了营养流失,降低了大米的破碎率,提升了大米品质。
如今,以精量播种、宽膜植棉、机采棉技术为代表的农业新科学、新技术,已在师市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的多功能大中型机车、超宽膜精量点播机、翻转式悬挂犁、新型喷药机及中耕机等先进的农机具,在促进团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师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师市将进一步加快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有效提高新理念高素质型农机管理实用人才供给、系统性精准型农机化政策供给、便捷高效型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农机化发展整体水平,加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应用力度,促进师市农业机械化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