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伟大实践源自科学决策的指引。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16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全方位谋篇布局中国经济发展。
从议事机构到决策机构
2013年4月17日,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举行,宣告新一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明确了新一届财经领导小组的定位——受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委托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政策决策的机构。
中共中央总书记担任组长,国务院总理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党和国家其他有关领导同志组成。每次会议根据议题,请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地方负责同志列席。
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先后召开了16次会议,研究了25项重大议题,提出了400多项任务和措施。
每一次会议的议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后亲自确定的。每次会议他都亲自主持,对每一个议题,他都发表重要讲话。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总书记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告白和承诺,也深深体现在对中国经济的领导和决策中。
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发展,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的重大议题、部署的具体工作中贯穿始终。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这个平台上,习近平总书记接连阐述的一系列经济思想具有高度的现实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五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遵循,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指向
从楼市到股市,从“城市病”到“乱收费”,从“钱袋子的安全”到“舌尖上的安全”……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集中研究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事项,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首要位置。
“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话,令人动容。对人民念兹在兹,对问题就会殚精竭虑。看似不起眼的“柴米油盐”,摆上了中南海的议事案头。
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对百姓关切的一批“民生小事”做出具体部署。
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指向,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本色。纵观16次会议,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400多项具体工作,组成一个个政策大礼包,筑牢一道道人民安全线,织密一张张民生保障网。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二字出现200多次,这是党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
逐梦远行的领航力量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针对北京“大城市病”凸显的问题,指出北京不能做“十全老人”,首次决定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了“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
“一锤一锤钉钉子,直到产生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平台,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的事项,要真抓实干。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通过有关文件传达到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我们要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十九大后的首次出访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如是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国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必将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境界。(记者 陈二厚、韩洁、安蓓、姜琳、陈炜伟、刘红霞)
(据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