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惠)9月11日至13日,师市党委副书记、四师师长、可克达拉市市长丁憬深入昭苏垦区4个团场和七十九团,就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进行调研。丁憬强调,昭苏垦区和七十九团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坚持以精调结构做强产业为引领,以集聚人口壮大实力为目标,以凝聚共识深化改革为重任,以履行职责维护稳定为使命,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提振发展信心,更好地发挥兵团特殊作用,更快地致富职工群众。
师市党委常委、四师副师长魏新元,师市两办室、政研室、财务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供销联合社领导陪同调研。
金秋九月,昭苏垦区正是作物收获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3天的调研中,丁憬一行行程上千公里,先后来到七十四团、七十五团、七十六团、七十七团和七十九团,紧锣密鼓地调研团场重点畜牧业在建项目、小城镇建设、新型工业化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主持召开座谈会,同基层连队干部群众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昭苏垦区4个团场和七十九团是离师部最远的团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如何进一步加快该区域产业发展,致富当地职工群众,发挥边境团场重要作用,是丁憬一直关心的大事。调研中,每到一个建设项目现场,每到一家企业车间,每开一次座谈会,丁憬都详细了解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进度,询问项目投资规模、发展规划、企业效益和上缴利税等情况,认真听取基层干部对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昭苏垦区4个团场新建的能繁母牛标准化养殖厂工地,当看到处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时,丁憬非常高兴。他指出,昭苏垦区和七十九团都有着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师市下大气力成立牧业集团,就是要因地制宜加快这些地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职工群众收入水平,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要把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项目带动,探索“公司+团场+合作社+养殖户”的新模式,按产业规模的目标来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走出一条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
在七十五团天山雪马铃薯加工有限公司、七十九团伊力特乳业和寨口峰业公司,丁憬详细询问公司加工能力和产值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丁憬指出,发展产业既要创新也要立足现有资源禀赋,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深入实施创新战略,加快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旅游业、民族手工业,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切实增加职工收入。他指出,昭苏垦区和七十九团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搞好产业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敢想敢干、敢于“无中生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调研各团场当前的农业生产情况后,丁憬指出,农业结构的精准调整就是要致富职工群众,要按照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好卖种什么、一切从职工利益出发的原则,不拘一格大胆尝试。实践证明,高效节水灌溉在昭苏垦区和七十九团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稳产增产的重要作用,师市党委将下大力气,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推进昭苏垦区和七十九团4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增长一倍的目标。农业的发展一定要靠产业的支撑。各单位要紧盯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引资,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在实地调研了七十四团坡马公园、钟槐哨所,七十五团田园生态花海旅游景观,七十六团九连民族新村、吐尔根河天河公园,七十七团城镇化建设,七十九团寨口特色小镇、援建医院项目后,丁憬强调,人口是发展各项事业最重要的资源,各团场要坚定产业化发展是集聚人口的重要方式,要把做大做强产业与集聚人口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吸纳人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责任一起担,因地制宜出台吸纳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加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要把做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与集聚人口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化手段提升城镇规划、管理、运营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挖掘城镇建设中就业、服务等不同途径集聚人口的潜力潜能,吸引更多人口向城镇聚集。要把维护边境稳定与集聚人口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维护边境稳定的坚实力量,更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夯实发展基础。要大力实施劳务输出战略,引导职工群众和富余劳动力积极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多元增收。要发挥组织力量,在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环境上提供帮助,实现劳务输出和劳务收入的最佳效益。
调研期间,丁憬在每个团场都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连队干部对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丁憬强调,改革是师市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出路,各单位要做改革思想的解放派、改革实践的促进派,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团场改革。当前,要重点学深吃透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相关政策,把握改革方向,明晰改革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营造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共同推进改革,确保师市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