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广大职工群众期盼的特大喜讯。
当前,兵团正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职责使命,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按照兵团第七次党代会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加快壮大综合实力。
站在新起点,我们信心百倍。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喜迎十九大”专栏,反映师市各行各业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展现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进的崭新面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赵爽 特约记者 谭冬初
8月27日,七十二团家乡好超市里满是前来购买各类生活用品的顾客,居民罗雪莲正在选购蔬菜。看着眼前种类齐全、物美价廉的商品,她高兴地说:“这是城镇化建设给职工群众带来的实惠,连锁超市都开到家门口啦。”
是啊,如今的四师可克达拉市每个团场都犹如一个美丽的城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切身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条条柏油路如丝带般连着家家户户,一幢幢小别墅散落在青山绿水间,一座座风格迥异的住宅小区令人流连……
连锁超市、一体化购物中心、设施齐全的休闲娱乐广场……职工群众好比生活在城市里。
安居工程 让职工群众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几年没回六十二团,变化可真大。街道宽阔整洁,还有栋栋高楼、绿油油的草坪和整齐停放的大小车辆,团场人真是过上好日子啦!”从内地回团场探亲的退休职工王万年对六十二团新貌赞不绝口。
自2011年以来,六十二团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3.6亿元,年均增速40%,建成保障性住房6320套,完成城区大街主干道及部分街巷道路的改扩建,改造完善城区绿化带、路灯、文化广场、景观等附属设施,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团场城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绿化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率提升到86%。
六十九团十一连职工彭永清早在2011年就在团部买了楼房。他告诉记者:“过去,十一连到团部这条路一直是我们的心病,不下雨时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现在连队和团部的路都修好了,油门一踩,10分钟就到连队。”彭永清说,“农忙时住连队,冬闲到团部住楼房,有暖气、有热水,生活方便。”六十九团近几年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0套,打造了3个高标准示范居住小区。
“我真没想到,才几年时间七十三团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现在城镇建设得真是漂亮!”时隔7年,从库尔勒到七十三团探亲访友的李建民说,“七十三团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2011年,团场只有4栋楼房、一条街。如今,五纵五横的道路,还有这么大的七彩广场,乐坏了我们这些爱跳广场舞的人。”七十三团退休职工姜云秀开心地说。
自2013年以来,师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1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87万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4.59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4.28万套;投资3.17亿元,实施农村安居工程2.12万套。累计建成63个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近16万职工群众改变了传统居住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这一组组数据是团场城镇面貌翻天覆地、职工幸福指数一路“飙升”的最好证明。
如今,走进师市的每一个团场,望着一栋栋样式别致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人们不禁感叹城镇化建设大手笔带来的巨变。
城镇建设 让职工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四师的城镇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师市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75.5%,比2013年提高了25.2个百分点,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自2013年以来,师市累计投入资金22.16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电信、环卫及防灾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年底,污水处理率达99.2%,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4.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20.2%,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2%。实施“气化兵团”工程,基本完成天然气管网的铺设,12个团场已竣工通气,万余户职工群众得到实惠。
争取补助资金9600万元,完成约87.32万平方米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争取补助资金368万元,实施“柴煤改气”工程9200户。
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打造洁净美丽师市,投入460万元,新建13座卫生公厕;投入720万元,新增各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40余套,团场城镇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六十八团78岁的退休职工黄律中去年和老伴搬进了新楼房,出门购物、休闲娱乐十分便利,老两口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漫步在六十八团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气派的住宅楼,鳞次栉比、设计现代、造型美观的别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健身设施随处可见,一张张笑脸传递着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带给团场职工群众的喜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师市党委牢固树立“富规划、精建设”理念,始终以科学规划为城镇建设的“龙头”,完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域体系规划》、可克达拉市总体规划、18个团场的团域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以及30余个连队居住区规划。六十二团、六十九团、七十团、七十一团、七十二团、七十三团等8个团场相继入围兵团首批特色团镇名单。
师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搞好给排水、供电、供热、道路、垃圾处理等配套工程,逐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大力实施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周末在广场看电影实在是太棒了,今天看的是一部军人题材的电影,他们吃苦耐劳、爱国守边的精神让我敬佩,我立志长大后也要做这样的人”。8月5日晚,六十四团学生李伟超在团文化广场看完电影后,激动地说。
2014年,该团党委在文化广场安装了一个电子大屏,白天播放团场新闻,周末播放爱国主义红色电影,深受职工群众喜爱。
产城融合 让职工群众的钱袋越来越鼓
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在外打拼的念想,选择回乡创业,利用团场的地缘优势,拓宽创业致富路。
六十八团职工子女张军原本和弟弟在伊宁市经营一家理发店,看到团场近几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高楼林立、人流穿梭,再加上团场被划归可克达拉市市域,他下定决心回团创业。张军利用在伊宁市学习的理发手艺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团部开了一家理发店,由于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价格适中,自2016年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好。
师市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产业的聚集与提升,使产业聚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强力支撑。
目前,师市除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外,还有霍尔果斯口岸工业园区、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克达拉工业园区3个兵团级园区,以“一区三园”为载体,加快形成产业梯次摆布、功能相互补充、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各团场因地制宜发展城镇工业、商业、贸易等,把城镇建设成为吸纳团场劳动力的“蓄水池”、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六十四团近年来先后筹资近4500万元,建起了可克达拉农贸市场和商业街,助力打造商业平台,提高职工群众三产收入。十四连职工阿不拉江原本在连队承包了27亩地,看到职工群众抓住城镇化发展机遇,一边从事大田种植一边发展第三产业,他的心也动了。2015年,阿不拉江和妻子利用农闲时间专程到外地学习各种小吃的做法,在六十四团商业街租了一间60多平方米的商铺,经营少数民族特色小吃。
“团里打造的商业街亚克西,大家都到这里买东西,我开了家店,凉皮、菜盒子、油香、馄饨、麻辣串啥都有,周一巴扎的时候能挣六七百块钱,现在日子好得很。”阿不拉江兴奋地说。
六十二团青年朱焕章,看到团场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饮食种类需求增多。在认真做市场调研后,果断去内地学习技术,引进连锁品牌,今年与朋友筹集资金在团中心商业街开了家麻辣烫面店。
朱焕章的麻辣烫面店注重品牌效应,技术和设备有供应商保证,独特的口味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生意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产业的快速聚集,繁荣了城镇经济。多年来,师市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繁荣城镇经济为内涵,注重增强城镇的辐射功能和社会功能,如今,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城镇建设的竞争活力正在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