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爽
12月27日,师市文化活动中心内庄严肃穆,“优秀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王华,江苏省句容市副市长,2013年底,来到四师开展援疆工作,担任江苏镇江对口支援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师长助理。8月18日,王华在赴七师参加会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牺牲,将41岁的年轻生命永远留在了伊犁垦区大地!
报告会现场,700多名干部职工群众聆听了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他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王华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音乐情景剧《情暖四师》。
王华同志生前的身影一幕幕闪过……专题片里,王华的妻子王翔用哽咽的声音讲述着王华在来疆前夕与她的对话,使现场的干部职工群众潸然泪下。
“去吧,去实现你的愿望吧,我支持你……一定不要给镇江丢脸、给江苏丢脸!”王翔对王华说。
报告会上,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林玲在讲话中说:“王华同志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师市各族职工群众的关爱,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中,兑现了他‘援建要当主人,不当客人,更不当看客’的承诺。”
朴实无华的语言,平凡感人的事迹,自强不息的精神……伴随“优秀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5位成员的深情讲述,王华同志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师市文化活动中心里,在2个多小时的报告中,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如初雪般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他大爱无私的精神撞击着每一位聆听者的灵魂。
“刚认识王华,觉得他是一个阳光帅气、和蔼亲切的领导,相处后,他一心为民的情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我。”王华生前的同事、句容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科科长、报告团成员丁卫民说,“王华是一个干实事的好领导,也是一个会干事、有方法的好领导。”
“在继续重视帮助解决教育、卫生、小区建设等民生问题的同时,王华同志更加重视‘造血’,‘输血’与‘造血’同时进行,带领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多次往返镇江和四师可克达拉市,为产业援疆争取落地项目,为师市舒筋活血、强身健骨。”这是师市党委组织部干部、报告团成员王蕾在她的报告中用加粗字体标注的一句话。
在报告团成员、师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马军眼里,王华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更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马军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王华同志因公牺牲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被他的事迹感动着、激励着。”
“记得援疆伊始,王华就主动来到教育局调研。他对我说:‘既然来了,就要做点实事’。他带着同事们经过全面调研之后,迅速拿出了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改善师市医疗环境,建设可克达拉高级中学,促进团场的养殖业、种植业、果蔬园艺业发展。”报告团成员、师市教育局局长鲁建新在报告中说。
援疆的900多天里,王华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没有一刻停歇,他要在援疆的3年里,把定下的各类项目挨个完成。
报告团成员、镇江对口支援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方指挥组办公室主任张永动情地说:“今天在这种场合、以这种形式追忆王华同志,是我未曾想过的。王华的突然离去,让我无法接受,因为在出事前两小时我们挥手笑别,约定等他开会回来再商议一些工作,而两个小时后……从此再不能促膝交谈。”
一个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一个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一个勤政务实、忘我工作的好干部;一个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好干部……报告团成员们的生动讲述,让王华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活”了起来。
师市政研室工作人员杜福说:“今天聆听了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再一次感受到了王华同志情洒天山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牢记宗旨意识,干好本职工作,为师市发展贡献力量。”
来师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哈斯特说:“听完报告后,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十分震撼,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要向王华同志学习,学习他心系党的事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格。”
聆听、思索、感动……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