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爽 特约记者 张植丰 常驻记者 张丽远 刘梅君
9月4日,离幼儿园开学还有一天时间,六十一团退休教师江秀英5岁的外孙对她说:“姥姥,我不想回伊宁市上幼儿园,我就想在这儿。” “为什么啊?”江秀英好奇地问他。 “因为姥姥家楼房对面有个大广场,还有喷泉呢。晚上我可以去广场骑自行车、拍皮球……我伊宁市家跟前没有这么大的广场。”外孙一脸天真地说。 是啊,如今四师可克达拉市每个团场都犹如一个小城镇,而生活在这儿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条条柏油路如丝带般连着家家户户,一幢幢小别墅散落在青山绿水间,一座座风格迥异的住宅小区令人流连……职工群众好比生活在城市里。 安居工程 安了职工群众的心 团场城镇面貌翻天覆地,安居工程让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今年80多岁的六十一团退休职工徐兰梅至今清晰地记得,1965年,随丈夫刚来六十一团时,被分配到九连,带着两个女儿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这一住就是十多年……那时候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住上80多平方米的楼房…… 徐兰梅告诉记者:“这辈子啊,我从土坯房、砖房到现在的楼房,已很知足了,小区环境、卫生都很好,就在这养老了。” 今年50岁的张书英离开六十二团已经近30年了,9月初,她从山东回到团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将母亲接到山东生活。 可是回到六十二团,看到母亲住的小区,不仅有老年活动室、健身器材,而且社区医生还会定期上门进行健康检查,母亲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好得出乎她的意料。 张书英犹豫了……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后,被母亲一口回绝。 感受团场变化之大和变化之好的张书英放弃了带母亲回山东的想法,并打算以后每年回团场,陪母亲享受幸福生活。 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搬进了楼房。 六十九团十一连职工彭永清早在2011年就在团部买了楼房。他告诉记者:“过去,十一连到团部这条路,一直是我们心里的一条‘泥巴路’,不下雨时尘土飞扬,一下雨泥泞不堪……” “现在连队和团部的路都修好了,油门一踩,10分钟就到连队。”彭永清说:“我们农忙时住连队,冬闲到团部住楼房,有暖气、有热水,非常方便。”六十九团5年时间建设保障性住房2400套,打造了3个高标准示范居住小区。 “2011年,团场只有4栋楼房,一条街一个馕都能滚到头。如今,五纵五横的道路,还有这个大的广场,让我们这些爱跳广场舞的人可是乐坏了。”七十三团退休职工姜云秀开心地说。姜云秀是老年广场舞队的领舞,他们这个老年广场舞队有48人,每天晚上9点姜云秀都会准时来到七彩广场,打开音响,等待姐妹们的到来,一直跳到11点才散去。团场城镇化的发展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快乐无忧。 5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累计投入85.3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6.9万户;5年来,师市累计完成住房施工面积4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3万平方米,职工平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五年来,师市累计投资24.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公路1500公里。这一组组数据就是团场城镇面貌翻天覆地、职工幸福指数一路“飙升”的最好证明。 如今,走进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每一个团场,望着一栋栋样式别致的楼房,望着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人们不禁感叹城镇化建设大手笔带来的巨变。 城镇建设 遂了职工群众的愿 师市的城镇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5年来,师市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快速增长。 5年来,累计完成团场小城镇建设投资168.5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8.7倍,师市城镇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电信、环卫及防灾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75%,城镇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达80%,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8%。 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师市党委牢固树立“富规划、精建设”理念,始终以科学规划为城镇建设的“龙头”,坚持规划先行。师市科学编制了《师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定位团场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导向性。 在推动城镇建设进程中,师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搞好给排水、供电、供热、道路、垃圾处理等配套工程,逐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大力实施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2014年,六十四团根据十六连、十九连、二十一连三个少数民族连队的实际情况,投入111万元在中心区域十六连建起了一个面积约550平方米的双语幼儿园。在十六连工作的沙依甫加玛里5岁的女儿沙巴哈提现在就在这所幼儿园上学。“团里在十六连建幼儿园真是太好了,这样我就不用发愁孩子上学的问题了,这真是城镇化建设带给我们的实惠啊!”沙依甫加玛里舒心地说。 5年来,六十四团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2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5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9%,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737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85%,集中供热覆盖率达80%,城镇化率达到58%。 七十三团5年来陆续建成七彩广场、商业广场、城镇水系(景)、绿化、亮化等重点工程。城镇建成区由2010年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1.7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9%,比“十一五”末提高41个百分点,小城镇建设成效位列兵团前茅。 今年8月,七十三团金琪珊3D影院建成使用,成为师市团场首家3D数字影院。在七十三团社区工作的张东,以前都是驱车去伊宁市看电影。如今家门口有了电影院,这可乐坏了张东。他告诉记者:“七十三团各类基础设施完善,要什么有什么,在我看来,在这里生活和在伊宁市没什么区别。” 产城融合 鼓了职工群众的兜 城镇化建设带给团场的变化之大和发展之快,让大学生魏威一毕业就带着创业梦想回到六十二团大显身手。 经过考察了解,魏威与同学共同投资100余万元,在团场建成面积900平方米、注册资金1310万元的伊犁坤轩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不仅经营大众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还提供汽车维修、保养、美容、装潢装修等售后服务。 自2015年公司成立以来,已销售各类汽车80余辆,魏威对这样的创业成果感到满意。“如果不是城镇化建设提高了团场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了出行便利,促进了汽车消费,我们的创业也不会这么快取得初步成功。”面对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步迈进的团场,魏威对今后的创业之路信心十足。5年来,师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产业聚集与提升,使产业聚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强劲支撑。 目前,师市除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外,还有霍尔果斯口岸工业园区、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克达拉工业园区3个兵团级园区,以“一区三园”为载体,加快形成产业梯次摆布、功能相互补充、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各团场因地制宜发展城镇工业、商业、贸易等,把城镇建设成为吸纳团场劳动力的“蓄水池”、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六十四团5年来先后投资近4500万元,建起了可克达拉农贸市场和商业街,助力打造商业平台,提高职工群众三产收入。目前,全团已有三产服务业商户692家,带动1500余人就业。 六十四团个体商户梦娜是享受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受益者之一,“十二五”期间,借着团场城镇化迅猛发展、人流聚集的商机,她在团部人气最旺的地段开了一家精品店,生意红火。2015年,梦娜在团里新建的阳光小区给父母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楼房,仅装修就花了10余万元。 在六十九团花几万元装修一套新楼房很普遍。该团居民刘奎看中这一商机,开了家装修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现拥有专业的装修队伍和板材生产厂房,近3年每年装修房屋近40套。刘奎说:“今年团里交工的房子比较多,现在已接了40多家的生意。” 仅2016年,六十九团就新增个体工商户15户,参与第三产业的农户达175家。 几年来,六十九团沿河岸的农家乐开办了13家。该团个体投资在九连建成了孔雀庄园,从2015年6月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孔雀庄园经营户明景志说:“今年,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这让我对孔雀庄园今后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我计划明年实施二期工程,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力度,成为团场乃至伊犁的旅游亮点。” 四师可克达拉市,如今已成为职工群众的“安居之所”、投资者的“创业之地”、旅游者的“欣喜之旅”……在这城镇建设的浪潮中,她书写了新的传奇。(来源:伊犁垦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