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于秀栋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调研时强调树立新理念推动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布:2016-08-17 来源:第四师  作者:  编审:admin  浏览量:511 

(特约记者 刘佩枫 刘小华 通讯员 王永华 王莉 刘建)8月13日至14日,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于秀栋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调研。他强调,各团场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各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师市党委副书记、师长钟波,师市有关部门领导陪同调研。

13日,于秀栋来到七十四团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了解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建设情况,并听取该团领导对团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情况的汇报。于秀栋参观了该团团史陈列室,了解这个团的建团史和5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前往钟槐哨所观看陈列的实物、图片、文献等资料。于秀栋对七十四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团场在城镇化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发展,推进团场城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14日上午,于秀栋来到七十五团调研。在该团田园住宅小区,看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树木郁郁葱葱,于秀栋连连称赞。于秀栋指出,城镇化建设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要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切实让广大职工群众尽早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生活。

于秀栋查看了七十五团通用航空机场硬化,二连高产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六连香紫苏种植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情况。看到采用节水滴灌技术种植的马铃薯、香紫苏等作物长势喜人,了解到预计亩增收144元到500元的情况后,于秀栋表示肯定。他强调,要以实施节水滴灌工程为切入点,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继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马铃薯、亚麻和香紫苏种植面积,达到团场增效、职工受益的目的,努力打造昭苏片区现代高效优质农业示范区、节水滴灌示范点。要大力支持有特色、有市场、有带动力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解决团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增加职工收入。

14日上午,于秀栋来到七十六团调研“双创”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格登印象奶制品专业合作社,于秀栋听取了团长王文江对这两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与专业合作社社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合作社经营运行、收入以及今后的打算等。今年,七十六团以昭苏县打造国际旅游县为契机,依托格登碑旅游景点的区位优势,鼓励一连蒙古族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生产奶酒、奶制品,兴办具有民族特色的牧家乐、家庭旅社。目前,格登印象奶制品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1户,开办牧家乐9家、家庭旅社10家。当得知合作社成立短短3个月时间已创产值30万元,帮助12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时,于秀栋非常高兴。

于秀栋指出,师市、团场要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为职工群众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职工群众走出大田、走向市场,不断深化职工多渠道就业和多元增收。同时,要求团场中心连队建设突出当地少数民族特点,要有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做到居民区和其他功能区分布合理、功能明显。要抓住昭苏全域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时机,为游客创造更加舒适休闲的旅游环境。

14日上午,于秀栋来到七十七团六连职工乔方明、刘波自主创业建设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了解冷水鱼养殖及销售情况。乔方明、刘波充分利用昭苏高原春夏冷凉气候,投资290万元于2015年建起了占地面积50亩、有3个自然池的集观光、旅游、垂钓和冷水鱼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从青海引进了虹鳟、金樽、伊犁河裂腹等品种的4万余尾冷水鱼,主要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每周销量在100公斤左右,月收入近2万元。于秀栋对团场引领职工发展特色养殖项目给予肯定,并希望团场结合高原特有的地缘和气候特点,开辟更多增收新途径。

于秀栋还前往七十七团新建的康苏宜居、明珠家园住宅小区调研。近两年,该团筹资3.26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652户。其中,明珠家园1280户;康苏宜居住宅区建有50栋100套小别墅。该团职工沙雪梅在康苏宜居小区买了两栋别墅,开起了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雪梅农家”。于秀栋和沙雪梅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农家乐经营情况。看着精心装修、干净整洁的餐厅和二楼温馨舒适的住房,于秀栋高兴地说:“团场的小城镇建设很有特色,建设这样别具一格的别墅型住宅,为职工创收增收搭建了平台。”

14日下午,于秀栋一行来到七十八团调研。在团部太极广场,他详细了解团场小城镇建设情况,并希望团场加大城镇绿化力度,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于秀栋指出,团场在城镇化建设中,要超前规划,特别是要发挥团场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克斯八卦城境内的特殊地缘优势,打好旅游组合拳,在特克斯大的旅游环境下,打造团场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又一经济增长点。(来源:伊犁垦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