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秀蓉 通讯员 初保生
3月28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踏着春天的脚步胜利召开,像春风吹绿杨柳,像春阳温暖大地,像春潮热情澎湃,激荡起新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是全面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不仅在新疆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新时期建疆稳疆兴疆战略。3月31日,兵团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吹响了兵团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号角。
作为伊犁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师自成立以来,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各族人民办好事实事,与地方各民族毗邻而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融合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到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不论是过去的5年,还是之前的数十年,师市民族团结工作始终呈现出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喜人局面。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节点,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师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姹紫嫣红、花香四溢的年份。
思路明确 管理创新
师市下辖18个团场及百余个企事业单位,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师市,少数民族聚居团场6个、聚居连队51个。师市总人口22.6万,其中,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13个少数民族人口4.5万,占总人口的19.7%。
如何让各民族紧紧抱在一起,达到心心相印、血脉互通的目的呢?
师市党委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总抓手,以“细胞工程”为基础、“六进”活动为主要渠道,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以师、团、各企事业单位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宗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配套下发《四师党委四师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师(地)的实施意见》等13个文件,为师市开展创建活动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绩效考核、综合治理考核,增加创建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实施文明单位、双拥模范、平安建设、“五好”基础组织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同创”,在专项督查和考核上狠抓落实。
“思路引领,责任担当,业绩考核。师市党委在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方面严字当头,多管齐下,上升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层面,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六十四团党委书记、政委赵新成在接受采访时说。
“倒逼”,是当前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是“迫使”、“反推”等词的升级版,这个词强化了反常规、逆向促动之义。体现在这里,就是强化责任和确保责任追究的执行力。
对于过去5年师市党委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政策措施,接受采访的几位团场主要领导赞同和支持的态度都非常坚决。政治意识、稳定意识、大局意识,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素质。
这种素质,在2015年师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这一年,师市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5200万元,全部用于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师市、团场共投入扶贫帮困资金6742万元,比计划多出642万元,有效保障了扶贫帮困工程的顺利推进。
这一年,师市党委统战部、民宗局年初督促各团场制定年度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帮扶措施;年中先后深入各团场3次,督导检查帮扶措施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将少数民族家庭收入指标纳入团场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中。
这一年,师市共计扶持1849户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完成年计划的127%,户均收入达到4.4万元,完成收入指标的146%。师市12个具有帮扶任务的团场实际帮扶1557户,户均收入3.3万元。师市6个完成任务的团场继续巩固帮扶成果,实际帮扶292户,户均收入达到5.6万元。
文化引领 多元推动
大到一个团场,小到一个连队,找准定位才会有发展的动力。师市党委的政策方针是“营养”,如何结合实际吸收利用和取得好的效果是关键。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体会不同团场在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的智慧,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别样风景。
“心是船,爱是帆,民族团结是港湾”。这是七十三团最引人瞩目的宣传标语。这也是师市民族团结最响亮的文化引领口号。
2014年5月,全团1500人次参加了“心是船,爱是帆,民族团结是港湾”祈福签名活动,紧接着又举办第三届“金琪珊”葡萄文化艺术节,哈萨克族职工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种植的六月红提喜获丰收。
通过几年的努力,七十三团503户少数民族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1176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进厂务工等实现就业,28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少数民族户均纯收入4.8万元。
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学习,对于师市其他团场各族职工群众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各族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十四团是全国首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这一荣誉的背后,有舍己救人的支边青年宋乱气,十年如一日抚养汉族儿童的哈萨克族贫困母亲努尔太,捐资帮助近百名各族贫困学生上学的维吾尔族商人阿不来提·阿衣皮,民汉兄弟牵手致富的莫合台、杨小义兄弟,勇救17名汉族同胞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阿布拉海提·卡斯木,自治区劳动模范艾尔肯·赫孜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
2015年4月26日上午10时左右,一辆从霍尔果斯开往都拉塔口岸的小轿车,行至六十三团路段时左轮胎突然爆了,方向盘失灵,轿车失控撞到路基旁的树上。六十四团十六连维吾尔族职工乌布力哈斯木·玉素甫冒着生命危险砸碎车窗,撬开车门,救出驾驶员金崇明和受伤的同伴。
六十一团职工陈国斌艰苦创业,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国家神农奖”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他累计捐款20多万元,帮助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脱贫致富。
七十四团三连哈萨克族牧工阿衣巴依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活动,认领3名汉族小学生作为帮扶对象,每年拿出3000元,给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
各团场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活动、“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活动、“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等“四项主题”实践和“访惠聚”活动。同时,把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与挖掘内生潜力结合起来,让各族职工群众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致富、共同维稳中交流经验、触碰思想,深化感情、增进友谊,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截至目前,师市18个团场611个基层单位百余个企事业单位18.5万人中,创建师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0个、师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00名,团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639个、团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66821人,单位和个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率分别达到92.7%和36.1%。
履职尽责 干群同心
不管是住房、道路还是生产生活,只要与少数民族民生有关,就是大事,必须想办法、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予以解决。过去的5年,师市党委在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民生项目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过去,七十八团库什台社区全是崎岖的山路,饮水卫生不达标,每年缺电、断电的日子占四分之一。社区内街道泥泞,没有路灯,夜晚一片漆黑,素有‘夹皮沟’之称。师市、团场党委多方筹资1200万元,修路架桥,改水改电,实施暖房子工程,进行村居整治、街道硬化绿化,终于使社区改变了模样。如今,这里路通了,水清了,房子暖了,职工群众笑了。
一排排红色彩钢顶的砖房,笔直的柏油路,漂亮的休闲广场,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这是七十八团“民族新村”三连的真实写照。师市、团场党委依托保障性住房规划项目,投资兴建了三连民族新村,为每户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提供60平方米的住房。集中2000多亩土地,为每户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划拨15亩果园,使150余户少数民族家庭走出大山,走上了种植果园增收的路子。
“党的政策太好了,尤其是对我们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以前我家在牧区生活,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上几个钱。现在,我住着漂亮的房子,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有了。连队还有商店、幼儿园、医务室,一点儿都不比城市差。”七十八团三连职工哈力木拉提谈起搬迁之前和搬迁之后的生活变化,感触颇深。
什么是血脉相连,兄弟同心?师市22.6万各族职工群众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鲜活、最有力的诠释。
“汉族大哥李军就像我的亲哥哥一样,对我真好!”七十六团朝阳社区区长李军15年如一日帮扶革命努尔,让过去靠啃干馕度日、有病无钱医治的革命努尔一家,过上了拥有70多只生产母羊、2头牛和1匹马的幸福生活。
“王建军是我这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人!”这是六十七团七连哈萨克族牧民阿曼发自内心的声音。为了帮他早日摆脱贫困,2010年,当时并不富裕的王建军出资买羊,和阿曼一起发展养殖业。两年前,王建军又在团场几十公里外的山区开起了“牧家乐”,所有的成本由王建军出,收入与阿曼平分。5年过去了,富起来的阿曼也时常像王建军那样借钱给家庭困难的职工群众发展养殖业。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更应该维护民族团结,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生活才会一天比一天好。大家都是一个民族的,那就是中华民族。”2015年5月14日,六十四团十二连职工吾山江对师市“访惠聚”活动第二工作组干部说。
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各工作组充分发挥各级干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政治优势,引领基层干部与当地职工群众、不同民族之间、兵地之间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手拉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工作局面。
类似的感人事迹,在师市大地上俯拾皆是。过去的5年,师市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兵团党委的充分肯定。在2015年5月召开的兵团党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师市4个集体、6名个人荣获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个人)称号,师市党委副书记、师长钟波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回眸“十二五”,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师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展望“十三五”,各族职工群众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会更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民族团结之花一定会愈开愈艳。(来源:伊犁垦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