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远乐 通讯员 韩兴琪 桑慧君
一位汉族妇女落水得救了,而3位救人的少数民族兄弟却杳无音讯……
4月7日,对于六十八团十三连居民张春梅来说是个终生难忘而又十分幸运的日子。这一天,她不幸落水,在近乎绝望时,被3位少数民族兄弟救出。
滚烫的泪水,感激的话语……4月13日18时30分,经过多方艰难寻找,张春梅终于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托布中心托布村见到了两位救命恩人。19时25分,在托布中心井灌村,张春梅见到了另一位救命恩人。
一定要找到他们
张春梅获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要找到救命恩人的念头愈加强烈。
据张春梅回忆,由于惯性的作用,体重60多公斤的她落入渠中央。她拼命挣扎,但套在脖子上的挎包灌满了水,原本为御寒盖在身上的呢子大衣又缠在身上,扑腾了几下就没力气了。张春梅顺着渠水由东向西漂流,偶尔用力抬头喘口气。
张春梅漂流了一段距离后,隐约听到妹妹的呼救声。她知道妹妹安全了,但不知外甥怎么样。求生本能驱使,张春梅又开始拼命挣扎,但感觉身体越来越沉,脑袋发蒙,快撑不住了。
就在张春梅绝望时,突然感觉几双有力的手臂把她从水中拽了出来,架着她往渠边走。张春梅求生的欲望再次被点燃,她用力抬腿朝渠边挪。张春梅被抬到公路边后不停地吐水,意识渐渐恢复。在这个过程中,她听到有人用不太熟练的汉语问她:“有没有事?能不能听见?”
张春梅急切地说:“我一定要找到这3位少数民族兄弟,当面对他们说声谢谢!”
艰难的寻找历程
4月8日,张春梅找到六十八团十三连政工员桑慧君,希望连队帮助她寻找3位救她的少数民族兄弟。桑慧君便开始向附近乡镇的朋友打听,又通过自己手机微信里的朋友圈发布信息,寻找救人的少数民族兄弟。
4月12日,张春梅再次找到桑慧君。桑慧君又带她找到六十八团史志办主任韩兴琪。随后,韩兴琪向团副政委兰素英汇报了这一情况。
4月13日,《伊犁垦区报》在头版刊登了《救人的维吾尔族兄弟,你们在哪里?》的通讯,引发伊犁河谷团场和地方多个部门的关注,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宣传部、察布查尔县党委宣传部、六十八团党委、孙扎齐牛录镇党委等兵地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
13日一大早,兰素英安排韩兴琪、哈米提·买买提和桑慧君全力帮助张春梅寻找救命恩人。在兰素英的协调下,“搜寻队”按照已有的线索展开寻人行动。
11时许,“搜寻队”来到孙扎齐牛录镇附近砖厂,了解7日下午是否有一辆蓝色中型卡车和3位少数民族群众来拉砖。
11时15分,记者赶到察布查尔县党委宣传部寻求帮助。外宣办主任何龙立刻帮助记者联系孙扎齐牛录镇党委,要求给予协助,并将《伊犁垦区报》在头版刊登的《救人的维吾尔族兄弟,你们在哪里?》通过微信、QQ群在察布查尔县干部中传播。
11时30分,记者在孙扎齐牛录镇政府遇到镇党委书记刘华,说明情况后,他责成镇党委委员巴拉提江·买买提协助寻找。巴拉提江·买买提立即联系孙扎齐牛录镇所有少数民族信息员,说明找人情况。12时,所有信息员反馈,没有找到那辆蓝色中型卡车,也没有听说有关救人的事。
11时20分,哈米提·买买提在孙扎齐牛录镇派出所查看7日下午过往车辆的视频记录,没有结果。
11时30分,韩兴琪、桑慧君前往驻六十八团的乔库尔边防派出所查看7日下午的监控录像,仍没有结果。
“搜寻队”冷静分析判断,救人车辆和人员可能不是孙扎齐牛录镇的人。根据行驶方向,救人车辆也可能是从六十八团十三连到团部道路中途的岔路驶向察布查尔县托布中心。
12时许,兰素英联系八连党支部书记陈怀平,要求其安排连队治安员去附近工地打听“疑似”车辆……
时至中午,等待,等待,焦急地等待。
16时35分,哈米提·买买提通过孙扎齐牛录镇孙扎齐牛录村经常外出打工的维吾尔族群众得到信息,救人的3位少数民族兄弟真是托布中心托布村的。
16时50分,八连治安员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3位少数民族兄弟7日是去六十八团十连装卸化肥的。随后,八连治安员联系到他们打工的这家农资店的老板,了解到他雇佣的员工中有3人7日救过一名落水妇女。
经过电话联系,确认,再确认,所有的线索指向托布中心托布村。17时55分,兰素英会同“搜寻队”带着急切想见到救命恩人的张春梅前往托布中心。在托布中心伊犁州绿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农资经销部,张春梅终于见到了救命恩人,42岁的维吾尔族村民艾山江·伊斯拉木和34岁的维吾尔族村民艾肯江·亚森江。
19时25分,记者驱车陪同张春梅在距离农资店约13公里的托布中心井灌村,见到了在这里打工的38岁的哈萨克族村民赛力克·塞山别克。见到恩人,张春梅几度哽咽……
他们认为,救人是很平常的事
艾山江·伊斯拉木、艾肯江·亚森江和赛力克·塞山别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救人是应该做的事。他们认为这件事很平常,已经过去了,没想到张春梅会找上门来致谢。
艾山江·伊斯拉木说,7日下午,他们有两辆车去六十八团十连装卸化肥。艾肯江·亚森江、赛力克·塞山别克和他是一组。说来也巧,他们卸完化肥后,没有按照往常等待另一辆车卸完货物后一起走,而是提前离开了十连。
17时许,当他们的车行驶到十三连时,看到一位汉族妇女站在路边喊救命,还用手指着干渠。当他们看到干渠里飘着的衣服时,立刻明白有人落水了。他们赶紧刹车跳下去救人。接着,又帮着把电动三轮车拉了上来。随后,他们赶回农资店干活。老板和其他雇工看他们浑身湿透,便询问原因,艾山江·伊斯拉木简单地说了救人的事。老板黎勇当即奖励他们3人200元钱,让他们去饭馆吃一顿。
问及救人不留名时,艾山江·伊斯拉木说:“人救出来,没有事,我就很高兴。留名字、电话干啥呢?”
赛力克·塞山别克说:“不管是什么人掉进水里,我遇见了都要去救,这很平常。”
艾肯江·亚森江说:“人嘛,碰到这种事情不能多想,就是要第一时间救人。”
黎勇说,艾山江·伊斯拉木、艾肯江·亚森江和赛力克·塞山别克为人朴实、工作负责,在店里打工多年,与各民族雇工相处融洽。无论农资店附近居民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乐意帮助。对于他们迅速跳入冰凉的水中救人这件事,黎勇并不意外,只觉得是他们又做了件好事。
张春梅向3位救命恩人反复说:“也许在你们看来只是做了一件普通和应该做的事,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次重生。我要把你们当亲人,经常联系和走动。你们遇到困难,我也会全力帮助。”(来源:伊犁垦区报)
张春梅与艾山江·伊斯拉木(右一)、艾肯江·亚森江相见。 朱远乐 摄
张春梅在工地与赛力克·塞山别克见面。 朱远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