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爽 通讯员 柏延芳
一条条柏油马路如丝带般连着家家户户,一幢幢小别墅散落在青山绿水间,一盏盏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路灯交相辉映,一座座风格迥异的住宅小区令人流连……如今,在各团场,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
“十二五”期间,四师可克达拉市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约19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3倍。2015年,师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9.93%;签订施工合同93.53亿元,同比增长26.4%。
一组组增长的数据,向我们诉说着四师可克达拉市城镇化的发展和变化。
突出引领 科学规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四师提出坚持规划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确立了“一市16镇”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垦区设市概念规划全部完成,所有团场全部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并利用援疆政策,先后邀请6批镇江市30余名规划设计专家来师,历时3个多月帮助修编了2个重点示范镇的总体规划,编制了15个团场新建小区规划,设计了17个团场保障性住房和精品住房建设项目,真正做到区有规划、户有方案、分门别类、各具特色。
“十二五”期间,师市加快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步伐,在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三个转变”,即由单纯追求人口增长的城镇化向人口增长与发展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健全城镇功能相结合的城镇化转变;由单纯追求硬件设施建设的“物”的城镇化向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城镇化转变;由单个团场推进的城镇化向区域统筹,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质量同步提升的城镇化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15年,师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总基调,以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城镇化提升年、环境保护大检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师市党委中心工作,坚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可克达拉城市建设依托伊犁河的天然优势,以“伊水绕城、水绿交融,一心引领、四水归堂”为理念,以“绿野飘香地五湖四海城”为目标形象,突出城市水绿特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目标。可克达拉市依据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建设原则,首期9.4平方公里内的地下管网已全部施工完毕,其他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在城镇化提升年活动中,六十九团详细制定了《城镇化提升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对城镇化提升年活动任务逐项落实到部门和单位。重点实施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2亿元,团场城镇化率达76.5%。
六十九团十一连职工彭永清早在2011年就在团部买了楼房,又花10万元买了辆小汽车。“现在连队和团部的路修好了,油门一加,10分钟就到连队了。”彭永清说:“我们农忙时住连队,冬闲到团部住楼房,有暖气、有热水,非常方便。”
截至2014年年底,四师已完成《师域城镇体系规划》《拟建可克达拉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城镇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和报审工作。其中,《师域城镇体系规划》《拟建可克达拉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已通过兵团建设局审查。
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认真谋划好师市“十三五”城镇和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对“十三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师市以学习为开端,以调研为手段,以政策理论为依据,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定稿,完成了《师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师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两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突出重点 保障民生
“十二五”期间,师市各级党政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促进师市住房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师市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建设和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师市党委对各团场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严标准,并要求每个团场必须建设1至2个以上高标准、高品质的居住小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不断加强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和用地规划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予发放规划许可证书,确保规划严格执行。
2008年以来,师市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4122户,建筑面积526.27万平方米;建成商品住宅约3000套,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厂房约70万平方米。
近年来,师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职工群众生活,着力以改善民生实效凝聚人心、赢得民心。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实施改善民生“十项主体工程”为抓手,一批关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的民生实事得到解决,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13年8月,四师启动军垦佳苑职工集资建房项目,并把此项目列入改善民生“十项主体工程”。该项目位于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山东路,是目前师市最大的集资建房项目。目前,50栋多层住宅楼已竣工正陆续交房,10栋高层住宅楼已交付使用。
“十二五”期间,七十八团共投入8.98亿元,加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团场呈现产业发展、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2015年,六十一团总投资2640万元的城镇基础建设工程加紧进行,污水处理厂、供热锅炉及供热管网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蟠桃小区和山楂小区900多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工。
2014年至2015年,七十四团投入7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商业街、农贸市场、双语幼儿园、坡马文化广场、培训中心、垃圾处理厂、钟槐哨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镇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使该团城镇形象得到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师市18个团场共建成城镇住宅小区61个,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建成户数47210户;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27个。
突出实力 产城融合
师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产业的聚集与提升,使产业聚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强劲支撑。
目前,师市有1个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霍尔果斯口岸工业园区、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克达拉工业园区3个兵团级园区,以“一区三园”为载体,加快形成产业梯次摆布、功能相互补充、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各团场因地制宜发展城镇工业、商业、贸易等产业,把城镇建设成为吸纳团场劳动力的“蓄水池”、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作为师市产业聚集标杆的七十三团,围绕城镇布局产业园区,以城镇为核心,协调各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实现了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带动产业发展。
七十三团城镇中心区文化采摘体验园、城镇中心区人工湖、伊犁河次生林、千亩油菜观光园、千亩垂钓园等节点旅游已经全面开启,年内来团观光旅游的旅客达1.5万人次。2015年新增6家公司、22家店铺,全团公司达到24家,店铺达227家,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阶段,全团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时,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夯实团场发展基石,仅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3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2015年,六十一团立足区位优势,利用招商资金、援疆项目、吸纳社会资金等,高起点、高品质打造团场小城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按照“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模式,引进2家金融服务企业、2家星级酒店、3家快递配送、1个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和一些农副产品批发、农资批发项目,使城市和产业成为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
六十四团着力创建宜居绿色城镇,努力为职工群众打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休闲、娱乐商贸具备的小城镇。2014年,该团投资3100万元,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集旅游观光、饮食休闲、购物消费为一体的标志性商业街,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在团部居住。
2015年,师市新建城镇供水管网83.2公里,排水管网61.55公里,市政道路38.7公里,铺设供热管网2×36.5公里,新增锅炉7台,完成投资8.5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4.67亿元。“气化兵团”工程全面开工,目前,七十一团、七十二团、七十三团4000户居民已用上天然气。
如今的四师可克达拉市,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它正向着职工群众的“安居之所”、投资者的“发家之地”、旅游者的“欣喜之旅”目标阔步前行。(来源:伊犁垦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