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兵团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评估调研组一行3人,在四师统计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六十二团,对该团多元增收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给予该团肯定和好评。
为确保职工增收,六十二团将多元增收作为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下达任务分解,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多元多举,多户多策,想方设法拓宽职工收入渠道,促进职工多元就业,提高非农收入比重。2015年,该团实现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42900元,超额完成师计划任务的167%,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比重为调整为23:77。全团3130户农牧工家庭中,二元收入户数达1100户,三元收入户数1200户,四元收入户数570户,五元以上收入户数260户,100%实现多元增收。
――依托城镇化建设促增收。该团注重建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公园式“精品”城镇,全力打造“商贸圈、特色街、市场群”,为职工搭建创业就业增收平台。近三年,该团兴建商住楼房6300余套,建成商铺528套10万余平方米,团场城镇化率达到86%。该团将部分商铺向职工让利出租出售,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职工发展商贸、餐饮、住宿、运输、租赁、家政、物业等三产服务业,全团个体经营户达到1264家,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达82.5%。该团八连职工张洪江依托团场城镇化建设,经营项目涉及建筑、养殖、种植、林业、交通运输等5个行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家庭年均纯收入突破500万元,成为引领职工多元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依托产业发展促增收。制定实施了 “十百千”工程,即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团实现10户家庭发展二三产业,户均用工100人以上;有100户家庭发展二三产业,户均用工数10人以上;1000户家庭至少有2人从事个体工商服务。近年来,该团加快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45:24:31调整到2015年的24.4:46.5:29.1,工业增产增效明显。产业大发展成为团场职工就业增收的又一条主渠道,入驻该团的豪运电子、荣能建材、长城建材、威龙酒业等工业企业短期用工800余人次,长年用工50余人,有效转移了团场富余劳动力。
――依托农业资源促增收。该团注重优化调整农业内部调整,种养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广葡萄“厂”字型单蔓树形改造5000亩,建成高标准园1.6万亩,高标准田2.78万亩,使全团 “两千元利润田”达到1.34万亩,“五千元利润园”1.2万,“万元利润园”1.7万亩。团场支出贴息贷款资金400万元用于提升非农收入比重,成立了农机、农业种植、葡萄、畜牧养殖等合作社16家,发展社员3000余人,总注册资金5000余万元,引导职工走联合发展之路。该团十连“草原牧歌”专业养殖合作社已发展成兵团级专业合作社;六连职工代刚筹资5000余万元成立了“信谷禽业养殖合作社”,养鸡规模百万羽,年产值3000余万元。今年,六十二团仅畜牧业产值就可达2.2亿元,占农业产值比重的33%以上。
――依托就业创业促增收。该团依托紧邻口岸的特殊地缘和人口聚集优势,引导职工转移就业与自主创业促增收。团场经常保持与霍尔果斯口岸、铁路口岸站、工业园区以及驻团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的联系沟通,掌握用工需求,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铁路、物流、三产服务业,实现灵活就业促增收。近三年来,该团开办创业就业、劳动转移、高精特新技师、少数民族技能、技能提升等培训班50余期,培训3500余人次,组织外出务工人数6000人次,加快了团场“退一进二进三”的转型步伐。近三年,全团新增个体经营商户485家,全团人均工资性收入达7700元以上。
一系列多元增收举措,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创收创业、多元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兵师设定的总目标和九大攻坚目标任务在该团全部提前超额完成,职工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团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团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2.48亿元,较“十二五”初期年均增长32.6%,实现翻两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