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的连阴雨和强降温给秋收工作带来了阻碍,为最大限度地缩短秋收时间,激发群众秋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了3100元的奖品,由四师劳动局和团工会牵头搞劳动竞赛。”住四师66团场16连工作组组长魏传江边从车上卸奖品边说。
16连距离团部有22公里,少数民族住户占93.7%,连队以种植棉花和酿酒葡萄为主。3月9日,“访惠聚”工作组入住16连,他们走访发现,连队有12名贫困高中毕业生在家闲着,这12名学生都品学兼优,苦于家庭困难,才不得不辍学。工作组立即联系州财贸学校,按照国家每年补贴1500元的政策,帮助12名贫困学生到州财贸学校免费上学,得到了连队群众的一致好评。
工作组成员李峰说:“我们了解到连队职工最缺的是技术,就利用农闲时节举办餐饮培训班、电焊培训班、法律知识宣传活动等,提升群众的就业能力。”
4月27日,一场大风席卷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浮尘,棉苗被风沙掩埋,地膜被大风刮到树梢上,职工们焦急万分,却无可奈何。大风过后,工作组和连队党支部立即组成8个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慰问,深入了解群众困难,并积极协调机车复播。据统计,此次庄稼受灾面积达2000余亩。
在葡萄抹芽定梢的关键时期,连队职工伊力江托合提病倒了,家里的16亩葡萄只能靠妻子一人管理。工作组得知情况后,放弃休息日,自带午饭来到伊力江托合提的葡萄地里,帮助他进行葡萄抹芽定梢。
截至目前,工作组已接访20批3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累计走访438户。
“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是进步。工作组做了这么多事,就是想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哪怕一点点……”李峰在日记里写道。
哈斯木是16连的一名少数民族职工,以前整天闲在家中,无所事事。工作组发现哈斯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此外连队有很多闲散劳动力,于是决定去周边团场进行劳务洽谈,组织连队闲散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并让哈斯木当劳务经纪人。哈斯木爽快答应,如今他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其他务工者年收入7000余元。
“秋收结束后,我们打算举办三期培训班:一是30-60人的双语培训,二是60人的牧家乐餐饮培训,三是30人的汽修班培训。前期已经培训了180人,包括电焊、餐饮等行业。我们一定要让群众拥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双手致富。”魏传江坚定地说。(赵春阁 刘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