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兵团要闻 >> 详细内容
沃野织就新画卷——六十六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发布:2015-10-26 来源:第四师  作者:  编审:admin  浏览量:604 

□特约记者 兰玲玲 王林

北依天山支脉,南傍伊犁河,六十六团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在产业带动、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方面下功夫,收获累累硕果。去年,该团一产实现增加值3.3亿元,农牧职工家庭人均年纯收入2.4万元,同比均增长18%。

产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作用

10月15日一大早,位于六十六团农贸市场的金顺直销肉专卖店内,顾客络绎不绝,这是该团金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开设的首家团场直销肉专卖店。

金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总投资1300余万元,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年养殖出栏生猪1000余头,共吸纳团场20余户养殖户。

完善产销链,实现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价格,带动了团场畜牧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合作社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万畜精养”工程,至今,六十六团共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合作社成员130余户,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新格局。

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六十六团约20%的职工家庭发展畜牧业,预计至今年年末,全团各类牲畜存栏将达到8.96万头(只),较上年增长14%,畜牧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今年5月,六十六团辉腾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团场9名农机户以机械折款入股,总股本500万元,现有收获机4台、大中型拖拉机15台、配套农机具49台(套)。合作社服务本团农业生产,并辐射周边乡镇,今年可实现收入150余万元,团场“有车无田下、机闲无处去”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六十六团依法登记注册的农工专业合作社有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家、超2000万元的有3家。社员总数566人,带动非社员468人,入社社员人均年收入达到4.79万元。

设施农业: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进入深秋,天气渐冷,可在六十六团良繁场职工王日峰的蔬菜大棚内,芸豆、茄子等蔬菜长势正旺。

“一亩大棚十亩田,种大棚蔬菜种对啦。”王日峰说,“我这一亩黄瓜总产10吨,收入3万多元。”

近年,王日峰承包的3个蔬菜大棚每个棚年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

他承包大棚以前,3亩地年收入仅6000元左右。

依托资源优势,进行政策、技术、资金扶持,六十六团近年设施农业发展迅猛。团里还组织职工成立无公害蔬菜协会,规范职工蔬菜经纪人队伍建设,并选派有经验的农业技师定期讲解种植技术,为职工提供保姆式服务,职工发展特色种植业的积极性高涨。

目前,六十六团温室蔬菜大棚发展到1800多个,蔬菜畅销伊宁、博乐、乌鲁木齐等地,部分出口至哈萨克斯坦。

结合兵团现代农业示范团场示范项目,今年该团投资3000万元的集反季节果品种植、新技术应用、新品种示范、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设施农业基地正在筹建中。

有机大米:打造新疆知名品牌

10月12日,六十六团金梁子粮业加工厂院内,交售新稻的车辆排起了长队。今年,六十六团种植水稻2万亩,预计加工精米5000多吨。“工厂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前来购买有机米的客户日益增多。”加工厂书记刘文刚说,“今年有机新米系列已全新上市,产销两旺。”

六十六团是伊犁地区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团场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制定严格的栽培技术规程,对自然环境、大气指标、土壤水质严格监测,开展稻鸭共作、稻鱼共作技术,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加工环节无染色剂、防腐剂、增稠剂等有害添加,深受消费者欢迎,稻米产业带动大批职工增收。

8月16日,金梁子粮业加工厂收到第九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组委会寄来的获奖证书,六十六团“伊河双六”有机大米获得本届博览会产品金奖。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德国纽伦堡国际博览集团主办,博览会参展商300个,六十六团大米从诸多国际国内知名有机产品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刘文刚说。

打好品牌、加工、包装、市场这4张牌,六十六团今年推出粥米、糙米、绿色米等种类和1公斤至5公斤6款包装,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设立有机米销售网点,迎接新米销售旺季的到来。(来源:伊犁垦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