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旅游动态 >> 详细内容
研学游,是什么?“游”什么?
发布:2025-07-01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  编审:ice  浏览量:0 

  从打卡名胜古迹,到探索天文地理,从深入乡村体验农耕文化,到走进企业了解现代工业流程……近年来,研学游频频火爆“出圈”,尤其是在中小学校掀起热潮。那么,到底什么是研学游?它又“游”些什么呢?

  研学游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游学”传统,如孔子的周游列国治学、司马迁的实地考察等,这些历史人物通过游历增长学识、开阔视野‌。它是教育旅游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游”的过程中实现“学”的目的。

  研学游的“游”,并非漫无目的的游玩,而是有着丰富内涵与多元主题。

  知识科普型研学游,常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地。在博物馆里,古老的文物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让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科技馆中,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激发着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亲身体验各种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天文馆里,浩瀚宇宙的奥秘徐徐展开,学生了解天体运行规律,感受宇宙的神奇与浩瀚,拓宽知识视野。

  自然观赏型研学游,则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比如走进自然保护区,观察多样的生态系统,了解珍稀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环保意识;或是前往名山大川,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山川的壮美,在自然中放松身心,同时学习地理、生物等多方面知识。

  体验考察型研学游侧重于实践体验。学生深入乡村,参与农耕活动,亲手播种、收割,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走进工厂,参观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了解工业制造背后的科技力量,感受工业文明的魅力。

  励志拓展型研学游以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通过组织野外拓展训练,如徒步穿越、攀岩、露营等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锻炼坚韧不拔的毅力,学会与团队成员协作互助,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能力。

  文化康乐型研学游注重文化体验与身心放松。学生可以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陶艺、刺绣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也可以前往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古村落,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研学游的意义深远。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走出书本,亲身感受世界的多彩,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不过,当前研学游市场也存在“游大于学”“研学主题繁重”“研学机构资质欠缺”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规范市场,提升品质,研学游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优质教育方式。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丹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