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旅游动态 >> 详细内容
兵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描绘“诗与远方”新图景
发布:2023-03-24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赵珺  编审: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浏览量:1717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珺

前不久,七师胡杨河市推荐的“溯源‘戈壁母亲’文化 构筑军垦文化高地”案例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作为“戈壁母亲”文化发源地,近年,七师一二六团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先后投入1.2亿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了包含戈壁母亲展览馆、戈壁母亲旧居、戈壁母亲文化创意园及党员教育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场馆的军垦特色红色文化阵地,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近年来,兵团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职责使命,以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描绘了兵团“诗与远方”新图景。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别样红

连日来,到十三师红星军垦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逐渐增多,游客通过观看图片、文字、实物、雕塑、视频等,深入了解兵团文化和历史。

“参观红星军垦博物馆,让我深刻理解了兵团精神的内涵,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精神令我感动,回去后,我要和家人、朋友分享这里的感人故事。”参观结束后,游客王双双对记者说。

红星军垦博物馆于2017年4月8日正式开馆,展览内容分为烽火岁月、大业初创、铸就辉煌、灿烂红星、豫疆情深五个部分,全面展现了十三师红星二场前身部队光辉的战斗征程、艰辛的创业历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

近年,红星军垦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兵团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近年来,十三师红星市切实抓好革命文物的发掘保护和展示利用,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红星军垦博物馆、地窝子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师市热门旅游景点,受到游客青睐。

3月初,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组织近百家旅行社到八师石河子市开展考察踩线和推介活动。考察结束后,各旅行社代表纷纷表示,石河子人不仅在戈壁荒滩上书写了人间奇迹,而且孕育出独特的军垦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要将八师石河子市作为入疆旅游的集散地、“红色旅游·壮美兵团”的始发站,组织更多游客来这里体验红色旅游,感受兵团屯垦文化。

近年来,八师石河子持续深化军垦文化资源研究、发掘、保护和利用力度,将丰富的军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军垦文化研学旅游,让游客感受到军垦文化名城的魅力。

兵团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兵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核一圈两带七区多点”的红色旅游资源体系,红色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效益不断增强,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旅游产业成为兵团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兵团将以“中国屯垦旅游”为主体品牌,以“红色文化游”为特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发掘红色旅游精神内涵,大力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

“非遗+旅游”,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儿”

“现在,我在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为游客讲解土陶知识,展示土陶烧制技艺。能让更多游客感受了解我们的土陶文化,我特别高兴。”3月21日,亚克甫江·玉苏英说。

家住三师五十一团十六连的亚克甫江·玉苏英是当地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他制作的土陶器颇受当地人喜爱。2021年6月,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建成开馆,亚克甫江·玉苏英受邀入驻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传统土陶烧制区,向游客展示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在土陶展览区,游客可以全面了解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和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观赏各种土陶制品。在传统土陶烧制区,建有4座仿古土窑,并配有现代化制陶设备,满足了土陶制品爱好者的体验需求。

近年,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念,加强对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土陶、刀郎木卡姆等在内的12项技艺被纳入各级非遗名录。

随着天气转暖,六师芳草湖农场社区文化活动站里的迷糊戏爱好者逐渐多了起来,二胡、板胡、笛子等乐器声相互交错,乐队和演员们正排练群众喜爱的“新疆迷糊”曲目。

迷糊戏,原称眉户戏,也作眉鄂戏,为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后流传至新疆,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2008年,迷糊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每逢重要节日,当地都会组织剧团成员在社区文化活动室排练、演出,通过迷糊戏展现当代人的生活。

“非遗+旅游”让文化“活”了起来,让旅游“热”了起来。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大力开展非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展现非遗魅力,传承传统文化,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和好评。

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指引下,“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不仅催生了更多独具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兵团非遗文化资源,使非遗文化通过旅游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

特色文创产品,为文旅融合增添新动力

3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的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在这家独具兵团特色的文创小店里,有能“带得走”的兵团城市地标,能“挂在身上”的美食,一个个时尚且富有兵团元素的文创产品,展示着浓郁的兵团历史和兵团文化特色,“诉说”着老一代兵团人的过往。

“我们店里现在有徽章、系列冰箱贴、服饰、文具等,其中,兵团各师市的地标徽章以及东方红系列冰箱贴等文创产品非常受游客欢迎。”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店员尼格热木·那斯尔江说,“对于游客而言,他们不仅买到了一件精美的文创产品,同时也拥有了当地的专属记忆符号。”

记者发现,这家小店里的各类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产品设计理念中处处体现着兵团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每一个年龄段的顾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心仪的产品。以店内的书签尺产品为例,它不仅是尺子,还是书签,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把这些书签尺拼接在一起,尺子上部的图案就组成了一幅兵团历史连环画。

“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还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每销售一件兵团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就是对兵团历史文化的一次传播。能通过文创产品,将兵团故事宣传、介绍给更多的游客,我很自豪。”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店长梁丰博对记者说。

作为首家兵团文创店,自2021年开业以来,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兵团文创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具有浓郁兵团元素的文创产品已成为各地游客感受兵团、了解兵团文化的载体,“旅游+文创”的模式,也让旅游商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助推兵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兵团还将大力开发以红色文创、特色农副产品、风味小吃、工艺美术品为代表的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打造“兵团记忆”等系列旅游商品品牌;以兵团红色文化元素为设计研发主题,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创新开发生活用品类、工艺美术类、广告书籍类等系列文创商品,持续推动兵团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