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朱雀湖:可克达拉生态册页
发布:2024-12-27 来源:  作者:张恒  编审:文联  浏览量:584 

站在湖边,我的视线首先缠在了湖中岛上。小岛苍郁,像只满载树木的船,湿漉漉浸在水中。波浪在四周一道道围着,像一圈圈叶瓣,荡漾着生态意蕴。风牵着薄云,带着雾气,裹着细浪,从空中和水里同时涌向小岛,似乎想让它升起来,尽快晾干。但小岛就是不动,依旧沉浮着青翠,仿佛不愿意挣脱水浪,也不愿意走出雨梦,和周边的草地、林带、花丛、石塑、荷塘、绿道一起,组合成一幅素雅的水墨画,诠释一场雨的内涵。

在可克达拉,我步着一场雨的韵脚走进朱雀湖。

一只雁鸟,从伊犁河飞过来,看不清是斑头雁还是白额雁抑或其他什么鸟,围着湖心岛盘桓半圈后落到了一棵树上,惊飞了邻近的几只小鸟,也惊得岛沿的水浪向四周一卷卷散去。雁鸟的翅膀扇开一片视野,天空明显亮堂起来。秋日本来有些干燥的天气,被雨水浸透,也明显凉爽了许多,让人感觉可克达拉的气候要比其他地方舒适。我看看四周,雨的气韵仿佛不曾消散,依旧流淌在牌楼、栈道、亲水岸、石拱桥、朱雀亭、纪念碑、游船码头、湖畔“四馆”……就连回响在空中的鸟鸣也是湿意绵绵。此时的朱雀湖,正享受着一场雨带来的舒坦和惬意。

湖边的银杏还在不时地摇洒着水滴,似乎还带着细微的声响。原本应该向上或是平铺的树枝,被雨水浸得向下倾斜,像一只手臂伸展着,很有几分黄山松造型的意味。它是在刻意保持着送别雨的姿势,还是做着迎接游人的神态?我们只能想象。长长的侧枝,掩着一层光线,压着一段光阴,挑着一树情愫。树根潮湿的泥土上粘着稀疏的针叶,像画家舔笔留下的墨汁。树旁几蓬素净的花草,依偎着错落的卵石,氤氲着湿湿的香气。一只粉蝶翩翩舞动于卵石与花草之间,不时地想往银杏树靠近,上上下下,轻轻悠悠,如一根琴弦在颤动。伴随着粉蝶轻盈的舞姿,真有细微的声音弹出,极轻,极柔,却能听出很美的旋律,不知道是粉蝶翅膀扇动的,还是树枝摇动的。这简约的场景、恬淡的意境很像古诗的一页,古画的一角。

秋日的一场雨,让朱雀湖不仅透着湿意,还舒展着画意,流淌着诗意。有苍鹰在空中盘旋,忽高忽低,忽远忽近,仿佛嗅到了雨后朱雀湖蕴积的强大的生命气场。苍鹰的视觉和嗅觉都极其灵敏,此时在它的感官里,位于可克达拉城之南的朱雀湖定是像一幅刚刚绘就的山水长卷,墨迹尚未凝结,色泽随风而变,所有的风物都成了画中凝重的墨迹,饱含着季节情韵和地域情怀,蕴藏着古典底蕴和生态意蕴。

这是一场恩泽万物的雨,氤氲着季节气息,凝聚着时代内涵。

通往朱雀亭的绿道旁边,那块像书籍形状的大石头依旧汪着深深浅浅的水渍,让人感觉马上就要在风中晾出一段文字来。或许,我们在这里就能读出朱雀湖的前世今生,就能读出可克达拉的诗画之源,就能读出兵团人的生态愿景。谁能想到,早些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水域杂乱的荒芜之地,作为可克达拉市政景观和生态修复工程,如今已经建设成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于一体以及湿地保护、科普宣教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成为可克达拉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景观,也是可克达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石头借助一场雨,用生命情怀把一座湖、一座城市的生态文化、人文历史镌刻于此,把兵团人的生态禀赋以及因地制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镌刻于此。

沿着这块石头走向朝远处望去,还有许许多多的石头铺展在视线尽头。这些独立成景的石头,或者联袂演绎各种阵势的石头,以其象形象意的形态坐落在水岸,矗立在树林,俯卧在草丛,仿佛与生俱来就是朱雀湖的固有元素,去不得也挪不得。给人的感觉石头在水边就是这个样子,在草地就是这个状态,在树下就是这种形体。去或挪,哪怕稍稍改变大小和方向,都将使朱雀湖失去一份原始生态美。

在朱雀湖,在可克达拉,一场雨就是一次诗画的写意,一种文化的孕育,一种生态境界的展示。这些浸透湿意的石头抑或其他构件,带给人的不仅是绝美的物象,还带给人启迪、哲思和想象。它们就像雨滴一样,落在朱雀湖便不再远去,成为水中的一波浪花,草地的一抹绿色,树林的一层苍翠;成为朱雀湖诗的胚胎,画的底色,曲的音符;成为蕴含现实意义的生态模块,记载着一场雨与一座湖以及一座城市之间的时代关联和历史渊源。

石头旁边,一簇淡黄色的野蔷薇,蘸着水气,迎着风儿,轻轻摇,淡淡开。看着那绒绒的叶,碎碎的花,在心中蕴积已久的生命情怀仿佛被一蓬花草点燃。我体味到了一种植物的思想境界和进取精神,那种面对世俗的执守,面对繁华的恬淡,面对时光的从容,面对困难的果敢,让我的心境如同湖水般澄澈。人生目标如果也像这蓬野蔷薇以及其他无名花草一样,心无旁骛地融进大自然的广博与幽深之中,默默接受风雨的吹打,默默摇曳在雨后的清风里,那将是一道看不见却是世界上最富内涵的风景。

在朱雀湖连绵的草地上,还有无数的花草在摇曳、绽放。它们看似弱小,甚至不起眼,却能汲取一场雨的能量,延伸一条路的长度,撑开一片草地的广度,竖起一片空间的高度,承载一座湖的气度。这样的长度、广度、高度和气度,也是可克达拉这座城市气质属性的一部分。

其实,这些花草,都是朱雀湖最朴素、最厚重,也是最有生命情怀和生命质感的植物,都是朱雀湖丰富内涵和相关外延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们看似随性、随意,却以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编织着一座湖乃至一座城市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此刻在我的眼里,朱雀湖就是可克达拉宽广的胸襟,任凭一切外来事物的涌入,包括有形和无形物质,也包括有情感和无情感生命。在接纳与包容的背后,密布着柔远能迩、怀柔百神、岁殷泽柔这些与柔软、亲切有关的词汇,温软大地,温软世界,温热人心。

这让我想起可克达拉这座生机勃勃的年轻城市。自2015年建立以来,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团结奋进、书写出一个又一个担当使命的传奇故事,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秉承的不就是柔远能迩、怀柔百神这样的人生态度和生命哲学吗?

与这些花草相得益彰的是朱雀湖的树。它们最先接受雨水的滋润。

朱雀湖的树不是很多,但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学构件。那些柳树、杉树、银杏树、山楂树也不是很高、很古老,每一棵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撑起一片想象的天空,让绿荫延伸至人的心境,成为人和万物享受和仰望之物。这是树的生命之作,是树的理想和信仰。拉开一片树叶,仿佛拉开一座湖的帷幕,青翠和清香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植物眼里的可克达拉故事,使人感觉整个可克达拉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时代风情都孕育在了这片树叶里。树,以朱雀湖为支撑,挑起自然风景,托起民族风情,让一座湖有了幽深的生态境界,让一座城市有了别致的绿色意蕴。

湖边湿地里有稀疏的芦苇,撑开另一种生态意象。这些看似柔弱轻飘的芦苇,在狭窄而青翠的叶面上挑起一个又一个火热的太阳,折射着一座湖的精神光芒。可以想象,到了深秋或初冬季节,从伊犁河升腾起来的风一定会卷向这里,到那时,苍茫的芦苇荡里,翩然若雪般灰白的芦花,在一抹黄昏霞光的映照下,朝着落日的方向洋洋洒洒,整座朱雀湖乃至整个可克达拉在它的背景下,该是何等的美妙。

湖湾处有一片片的荷铺盖在水面,清幽,弥漫着清香。低头将身影投入荷塘,人仿佛成了一株荷,被植入荷的风骨,浸润荷的品性,顿感清心寡欲,神情清爽,简约与空灵。我忽然想起元代画家张中,他崇拜荷,善画荷,设色素雅,画面自然,“以素净为贵”,所画荷尽显周敦颐笔下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神韵。我知道张中不可能到过今天的可克达拉,可他笔下荷之风采,荷之神韵却与这里的荷及其相似。或许,朱雀湖的荷能穿越时空,早已融入了文人墨客的笔端。

树林里,芦苇丛中,有各种水鸟在鸣叫,仿佛还在学着雨敲水面的声音。鸟喜雨,更喜欢朱雀湖。据说,每年有许多的鸟来这里栖息,构筑起无形的生命磁场。它们用明亮的眼眸,浓缩一座湖、一片城市的影像。

苇洼边缘,一只鹭鸟披着雨的湿意立在树桩上面,纹丝不动,呈现一幅画的构想。即使有风吹来,有人走动,它也不露丝毫的惊恐,淡定之态仿佛是在嘲笑旁边正在踏水而逃的两只鸳鸯。或许,这只鹭鸟的祖先早已生活在伊犁河水岸,生命里有着一种不畏风雨的基因,才生就出一副从容不迫的胆略。而更多的鸟,捎着一声声啁啾在空中盘绕,然后俯冲下来,遁入苇草和树丛深处,藏去许多想象不出的神秘和悬念。

因为有了鸟,朱雀湖就像生了翅膀,其景象和意境便延伸到天空。我在想,假如,将雨的气韵、鸟的飞翔、草木的绽放、人的思维以及兵团人的发展理念放在一起构成多维空间,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物理意义、文学意义、生态意义以及政治意义上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