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父爱无形
发布:2024-12-03 来源:  作者:赵旭风  编审:文联  浏览量:431 

    父亲匆匆挂断了电话,此刻已是凌晨三时,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能想到远在西安的父亲,半夜从梦中惊醒,徘徊在电话机旁,想听一听远在千里之外儿子的声音的那种焦虑不安的心情。

    父亲是个标准的西北汉子,正直,执着,勤劳而倔强。大半生闯荡南北,四海为家。细细算来,父亲与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年,我们彼此间少了亲切和从容,更多的是我对父亲的陌生与敬畏。

    记得中学毕业后的那个喧嚣燥热的暑假,是我和父亲一起度过的第一个假期。可是,这个假期却在父亲无休止的加班中悄然结束。有天夜里,我和哥哥对坐在床上,默默地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盼望着楼道里响起父亲坚实有力的脚步声。然而,我们不得不在疲倦和委屈中依偎着睡去。半夜,在恍惚中我感到有双大手在抚摸我的额头,我意识到是父亲回来了。他弯下腰,亲了亲我的额头。他为我们盖好被子,然后坐在沙发上,抽着烟,默默地看着我们。隐约中,我听到父亲的叹息声,看见烟火星在黑暗里发出忽明忽暗的亮光,映衬着他疲倦而慈祥的脸。

    父亲不善于表达情感,他总是将爱深埋在心底,让我们在严厉的教育中,在岁月的流转中艰难地体会。

翌日早上,当我和哥哥起床后发现,父亲早已离开。他为我们准备好了回家的行李,满是烟头的烟灰缸下压着一张他写的便条,上面写着他的留言。父亲是个建筑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昨晚因为工地上的吊车违规操作,砸伤了人,他不得不连夜赶去处理事故,所以来不及和我们道别。

临行前突然下起了雨,我和哥哥拖着行李缓缓走向车站。在我们的期盼中,始终未等来父亲。汽车渐渐驶出了车站,将这座忙碌而陌生的城市慢慢推出了我们的视线。

    忽然,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父亲。只见他弓着腰,奋力地蹬着自行车追赶着我们乘坐的汽车。他穿的衬衫已被雨水打湿,紧紧地贴在身上,雨水顺着他的发梢一直流到下巴。我们不顾一切地向父亲挥手,想让他看见。可是,雨越下越大,父亲体力不支渐渐慢了下来,我们不得不眼巴巴地看着他渐渐消失在雨幕中。现在想来,父亲为了让我们兄弟俩学会自立和坚强,可谓用心良苦,也似乎理解了父亲在工作和亲情间艰难取舍的矛盾心情。

对工作,父亲兢兢业业,废寝忘食,而这恰恰是我们最为担心的。1996年,父亲因为积劳成疾而入院治疗,后来不得不病退休养。全家人惊悸之余,也有几分欣慰——父亲总算可以安心休息了。

    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决定来兵团工作。对此,亲朋好友一致反对,唯独父亲什么也没说。我记得,临行前的那一夜,我和他挤在一张床上,摊开一张中国地图,说了一夜的话。我们父子俩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这是父亲第一次允许我抽烟,并第一次递烟给我。那一刻,我体会到他对我的依依不舍,对儿行千里的担忧和挂念。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莫名地大发肝火,摔碎了茶杯,并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送我,他说:“我要看着你走。”等我上车后,父亲仍不愿离开,他站在月台上,执拗地拒绝了家人的搀扶。我知道,父亲是要告诉我,他的身体很好,让我无牵无挂地走。然而,当火车开动的时候,隔着车窗,我却看到父亲脸色苍白,牙关紧咬,倚着月台的立柱慢慢瘫倒在地,家人一阵慌乱,好不容易才将他扶起。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

与这些场景有关的记忆,我始终难以忘怀。

    现在,我像父亲当年一样,远走他乡,追逐着梦想。可我知道,在故乡那略显空荡的老房子里,父母每天都会整理我曾用过的物品,叨念我当年的趣事……如今,也为人父的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读懂了离别时他的固执和沉默。正如台湾某作家所言,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