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鹏
在伊宁市的大街小巷,随便一个地方,循着皮芽子混合芝麻、面粉烤制的香味,你一定可以找到“打馕”的地方。
“打馕”就是“烤馕”,新疆人都这么叫。
馕是伊犁人心中的太阳,照到哪里那里亮。这团金黄色的食物之光,在巷陌幽深处,在村庄大树下,从少数民族主妇的手中翻腾,让人饱口福,暖肠胃,并从中感受到平淡生活里知足常乐的幸福。
大部分人还是喜欢自己肠胃从小习惯的食物。对于一个在伊犁长大的孩子,一个闻着皮芽子和孜然味长大的孩子,对于馕的喜爱绝对是真爱。
作为后来者的我,对馕的认识是二十岁以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伊犁一个馕的价格稳定在一块钱,与我五百来块钱的月薪比较配。那时的馕还比较厚,虽没有那么多的品种,也没有现在的花纹和精致包装,但确实实惠。一碗牛肉面的午餐、一个烤馕的早餐以及晚餐,是我的生活常态。那些被馕温暖和填充的日子,让我身上的骨骼似乎在生生作响,青春的生命力就是这样不可抑制,不在乎土壤,不挑选肥料。
初见馕的时候,我最先联想到的是老家陕西街头的“肉夹馍”。肉夹馍的饼子我们叫“坨坨馍”,和馕的烤制形式很接近,烤制“坨坨馍”的工具一般是废弃的汽油桶子,油桶里糊上厚厚的泥巴,生火、加温,和面、贴饼,出炉时一样有浓郁的香味飘出很远。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围着十几个烤“坨坨馍”的。那时断然是吃不起“肉夹馍”的,于是,我聪明的乡人就创造出“菜夹馍”,馒里夹上土豆丝、莲花白、韭菜鸡蛋。早读过后,能去校外吃个一块钱的“菜夹馍”,就幸福得想笑。毕竟,我们一般早餐都是从家里带的蒸馍,熘热后夹上从家里带的油泼辣子。
人们对幸福的感知绝对和周遭环境有密切关系。“幸福是比出来的”,面对一桌山珍海味未必真的动心,面对一碟咸菜、一碗玉米糊糊、一个白面馍馍,未必不会味蕾生津!我们在奔波的生活里寻找幸福,有时候却不得不承受幸福感觉的渐行渐远……
最好吃的馕,是刚从馕坑里烤出来的。
一般在早晨或者午后,那些安静了一天的馕坑开始冒烟,那些生性幽默的维吾尔族大姐开始在馕坑跟前忙活,牛奶、皮芽子、芝麻,甚至还有葡萄干、花生粒,一应俱全。炉火熊熊,热气腾腾,擀面、烙纹、抹油、贴饼,然后铁钩挥舞,她们面前的红布上很快就堆起一摞香喷喷、脆生生、热腾腾金黄的馕。
每次我和Q路过馕摊时,如果恰逢热馕出坑,不管吃过饭没有,大都会捎带一两个,而且一定会在提着回家的路上不断用手揪一块,等到家了,“太阳”一般就成了“月牙”或者“星星”。
到现在,我人生中最理想的早餐还是一碗热奶茶、一个热馕、一盘辣子炒肉或者辣子炒洋芋片,要放很多西红柿炒的那种。
以前看杨牧的《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时,书中的新疆风情和场景描写很深刻,特别是一段有关馕的。说在户外劳动时,带上耐储存的馕,一个人从上游扔到渠水里,下游的人拿到时刚好泡软,很好吃。
馕就是这样一种方便、味美的新疆食品。
在伊犁,馕的种类很多,有油馕、芝麻馕、窝窝馕、肉馕、皮芽子馕、牛奶馕,望文生义,你应该可以想得到这些馕的样子,这些大大小小的馕,混合着各种香味,在大街小巷的馕摊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我常去墩买里的馕摊上买金黄的窝窝馕泡奶茶,拐个弯,在附近的巷子里,还可以买到硕大的柴火馕,往前拐到公园街,有正宗的“哈萨馕”。
正在拆迁的那条小巷里,肉馕的香味更是诱人,而一种黑黄发胖的“杂粮馕”据说是用玉米面烤制的,有微微的甜味,用手一掰就会掉渣子。这种“掉渣”的馕,现在也成了吃多了细粮的城里人的宠爱,购买的人常常成群结队。
新华东路的汉人街上,馕摊更是密集,各种大小,各种类型的馕被细心的维吾尔族商人摆在干净的红布上,显眼、醒目,成为街头一景。
有聪明的摊主给馕注册了商标,最有名的当属“阿布拉的馕”,漂亮,精致,当然价格也水涨船高。走在大街小巷,“阿不都香馕”“买买提奶子馕”等简单直接的招牌,吸引着天南海北的食客们。
在摊上买馕,一定要注意,不能挑挑拣拣,不能砍价。到少数民族朋友家做客,主人先上的一定是馕,吃馕的时候,不能花纹朝下。
吃剩下的馕一定不能乱扔,可以用袋子装起来挂在树枝上或者窗户外面,以便鸟儿啄食。
不管是出于信仰或者习惯,人们对粮食的尊重,对自然的爱,都是弥足珍贵的。
现在,伊犁一个普通的馕是3块钱,最贵的柴火馕大约是五块钱,虽然比十几年前涨了好几倍,但与现在的各类食物相比,仍然是比较便宜的。
以前,人们说一个伊犁人穷,往往会说他“天天吃馕”。现在,能每天吃“西瓜就馕”,是很多伊犁人喜欢的。
馕没有变。考古学家发现,2000年前的馕和现在的馕相比,工艺、原料基本没有变化,吃馕的心情却在岁月的翻滚里不同。天天吃馕的时候,我们渴望一桌丰盛的饭菜,吃腻了那些越来越不放心的食品后,我们又开始怀念那个金黄的馕。
如同太阳,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们渴望阳光普照,可是在炎热沉闷的时候,我们又躲避太阳,渴望一阵清风。
人的追求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一生的喜好也没有始终如一的。
听说新疆的馕坑数量超过1万个,每天烤制的馕超过250万个,那么散布在伊犁的馕坑又有多少?我没法统计,应该也不少。
每一天,当饭桌上有一个馕摆放的时候,我才觉得那是我们实在的生活。
踏实、熨帖、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