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江
连队人,别看来自四面八方,人人皆朋友、皆兄弟姐妹。非自塑形象,在团结上,连队人堪当楷模。他们的底子是“兵”,骨子里蕴蓄着一层厚厚的兵的基因。一个连队,几百号人,看似张王李赵、“别克”“古丽”,你是你、我是我,遇上考验时,兵的形象立竿见影,几百人随即变成一只拳头、一根枪刺,攻城拔寨,没有一个“怂包”。
智能手机时代,有朋友就有“微信朋友圈”,所有持手机的连队人,都在一个“圈”里混生活。圈是圆的,有聚拢、环绕、拱卫的意思。当然,还有另一种含义,就是温馨、率性、激情,因为太阳也是圆的,也是一个圈。但凡圈都自带光芒,圈内的人被笼罩在光芒里、沐浴在光芒里、幸福在光芒里。连队人的微信朋友圈亦如是。
如今是个新词泛滥的时代,凡在朋友圈里公开的东西都叫“晒”,一个很阳光的词。各人喜好不同,晒的东西也不同。在连队,只要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别管晒什么内容,后面都跟着一群人点赞。“点”了就是真朋友,就是知己。“赞”越多,人缘越好、朋友越“铁”,攸关脸面、声誉,连队人很看重。
朋友圈内晒农业图景的居多,很符合连队的特质。三月初,圈里就晒出地膜、化肥、除草剂及种子的图片及信息;四月底就开始晒苗情。玉米刚探出膜洞时叶片蜷曲嫩黄,像刚见世面的小娃娃,羞得不敢睁眼睛。甜菜的幼苗细得像蛛丝,顶着两瓣似无还有的浅绿叶片,比大病初愈的林黛玉还柔弱,让人怜爱之心升格到极致。棉苗一出土细嫩葱绿,杆子玲珑剔透,像打磨细了的水晶,阳光一棵棵偷窥它们的私密;五月中下旬,庄稼苗茁壮起来,朋友圈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玉米苗已经齐腰,叶片高高举起,似一把把翠绿的宝剑,刺痛苍穹的眼睛。甜菜苗若一块绿毯,铺严了田野,硕大的叶片在风中扑扑扇扇,像极了大象的耳朵。棉田开花了,纯白、粉红,在微风中躲躲闪闪,跟绿叶玩藏猫猫的游戏;九月,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朋友圈里更是大放异彩:玉米腰揣金灿灿的珠玉,太阳下,闪烁富丽堂皇的辉光。棉花大朵大朵地开放,像一块硕大的银锭,镶嵌在绿洲之中,又像碧绿海面上腾起的滔天雪浪。甜菜的块茎已暴露无遗,大的像大狗头,小的像小狗头,仿佛狗族们在此聚会,身子藏在土里,只将头露出来打探消息。朋友圈将整个农业生产的流程全部复制下来,所有的朋友圈荟萃在一起,就是连队的农业盛景图。
朋友圈里也晒美食。荤的有鸡鸭鱼肉等,素的有茄子辣椒葱蒜藕等。油炸、红烧、清炖、熏烤,熟炒、凉拌、蒸煮、腌制,一张张美图令人垂涎欲滴,真想把手伸进屏幕里,将美食端出来,大快朵颐。
有年轻小夫妻在朋友圈里晒恩爱,手手相牵或耳鬓厮磨,让人看得脸热心跳;有中年夫妇晒和睦,促膝长谈或围炉夜话,让人感觉生活的恬淡和本真;也有老年夫妇晒幸福,相扶相携或乐享天伦,使人体悟爱的真谛和情感归宿。
有几个晒娃专业户,都是女性,每天都在朋友圈贴出娃娃各类造型和各种神态的美颜,像记录娃娃的成长史。
独有一对夫妇在朋友圈晒七旬老母。母亲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以及二人对母亲的呵护孝道,都被他们以视频的形式发在了朋友圈。此举在赢得了点赞大满贯后,又赢得了献花大满贯。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母养我小、我养母老,百善孝当先,夫妇现身说法,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朋友圈中得以弘扬和传播。
有人晒产品,搞推销,农林牧副渔一应俱全,朋友圈成了新兴市场;有人晒信息、晒技术,为连队职工提供无偿服务,朋友圈成了千里眼、顺风耳;有人晒新机械新车辆,进口的国产的超大马力,只有连队的万亩条田才有用武之地,朋友圈成了推介兵团“大农业”的阵地;有人晒连队人风雨中压膜、酷暑中抽雄、烈日下打顶、雪花中拾遗,风雪雷雨任我行,朋友圈成了宣传“兵团精神”的窗口。
我有一个连队职工朋友,喜欢写诗,种着800多亩地,每年净收入没掉下过6位数。可他不管多忙、多辛苦,每晚一首诗,坚持不懈,配上实景图,晒在朋友圈。内行人讲,他的诗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实、格调高雅,艺术造诣一点也不比那些纸媒上刊载的诗差。有人劝他也拿去发表一下,他不屑一顾,他说他的诗只贴在朋友圈,他的读者也只有连队职工,只有他们才能读懂他的诗、诠释他的诗、消化他的诗,把他的诗当做精神食粮;另有一些职工在朋友圈晒出他们的美术、书法作品,虽功底薄弱,但原汁原味、原汤原料,仍博得“满堂彩”……
连队微信朋友圈是连队人联络感情、传递亲情、增长友情的桥梁纽带。这个圈自带光环,每个连队人都在这个圈子里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品格的提炼、道德的萃取、人生的再造,兵团精神持续得以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