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啊!兵团水利人
发布:2022-10-27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216 

◎叶蓉

(一)

初春二月

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油画

渠道边 机井旁 闸门上

他们正卷起裤管 挽起袖子

为唱响春灌序曲虔诚忘我地劳作

哪怕春寒料峭 凄风苦雨

哪怕泥浆沾巾 尘埃拂面

岂能阻挡他们心中至高的信念

那是父辈们言传身教的兵团精神

化为“无私奉献”四个大字 如音符跳跃在

热血沸腾的胸腔

因为他们是无私的兵团水利人


盛夏的骄阳 炙烤着塞外江南的禾田旷野

生产一线上不分白昼 披星戴月的忙碌背影

只为缓解和分散灌溉拥堵

庄稼成长的每一时段

都浸透着他们的赤诚之心和滴滴汗水

仿佛化身水神镇守着生养他们的那片沃土

当饱满的麦穗稻穗压弯了枝头

比庄稼人更喜悦更自豪更有成就感的是他们

那是一种付出后的快乐和收获

收获希望和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因为他们是无私的兵团水利人


(二)

穿越历史的隧洞

茫茫的西域荒滩述说着亘古的沧桑

五湖四海的支边人在这里驽马十驾屯垦驻扎

当他们成为第一代军垦水利人的时候

就有了一代代薪火相传的精神脊梁

一代代兵团水利人苍劲有力的足迹

踏遍天山南北大漠黄沙

倾尽所有 毫无保留地

把满腔热忱洒向这片贫瘠的土地

让一片片瀚海荒滩改天换地变为生命绿洲

十八团的大渠永远镌刻着王震将军的名字

石河子的“两利渠”述说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兵团兴修水利的过往

8.8万公里的乌市“和平渠”铭记着兵团人艰苦奋斗的历史

六师的“母亲水库”承载了多少铁骨汉子

和柔韧女兵的刻骨深情

那是他们打赢水利建库攻坚战的铮铮誓言

当执着的信仰如烈焰在胸中熊熊燃烧

所有艰难困苦都成为浪漫和美丽的童话

因为他们是无私的兵团水利人


在一个个漆黑冰冷数九寒天的夜晚

戴着棉帽套着毡筒睡在修渠的战场

那是一场场屯垦戍边水利先行的修渠硬仗

天当被 地当床

无数个冷至骨髓的夜晚与星星月亮作伴对话

天亮的时候

修渠现场一派红红火火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扛石 钻眼 挑土 抬木

拉长的劳动号子响彻整个天空

那是精神的统一和情感的宣泄

是第一批军垦水利人用心血建筑的生命之渠

只讲甘愿付出 只讲敬业奉献

是他们的思想主流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因为他们是无私的兵团水利人


(三)

六十年栉风沐雨 风雨兼程

六十年沧桑巨变 日新月异

新一代兵团水利人捧过了接力棒

跨世纪的凯歌声声中

天山之巅盛开着娇艳的冰山雪莲

昭示着兵团精神如沙漠胡杨般千年不倒不腐不死

如戈壁红柳般彰显果敢坚毅不屈不挠的傲骨

如钻天白杨般一身正气无惧风雨依旧挺拔

兵团水利人用勤劳智慧谱写精彩的篇章

新科技的摸索学习运用

让水利事业迸发出强劲的动力

仿佛从蹒跚幼儿长成威武强壮的青年

那一座座水库如身披铠甲的卫士守候屹立

那无数条生命之渠如母亲河般养育着一方儿女

那良田万顷瓜果飘香牛羊满坡的盛世展现

是兵团人笃信万物生长以水为命的真理

是一代代兵团水利人旷世情怀

和坚定顽强造就出的经典

你看!沃土之中棉花金银花向日葵开得正旺

你听!那小麦高粱玉米在拔节中欢声歌唱

那里 有几代兵团水利人的心声和希望

有几代兵团水利人的青春和向往

赓续着兵团精神意气风发 昂首阔步迈向新纪元

兵团水利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的机遇还会有新的挑战

新的世纪还会有新的责任

他们一定会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他们一定会攻坚克难 再攀高峰

因为他们是勇敢 智慧的兵团水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