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雨中格登碑
发布:2022-09-01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216 

◎张雨声

我们这次去昭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去看格登碑。

令人趋之若鹜的夏塔古道,神秘莫测的草原石人,西部最大藏传佛教的喇嘛庙,还有疑似突厥时期的波马古城遗址,都不是我们的选项。

去那拉提、喀拉峻、托乎拉苏,这是伊犁人夏季的必选动作。领略草原的辽阔、雪岭云杉的伟岸是一个考量,更重要的是呼吸山野凉爽宜人的甜美空气,享受躺在哈萨克毡房里的惬意和松弛。

每年五月,当河谷西部一片葱绿,杨柳开始飘絮的时候,在昭苏,夏的交响才刚刚开始。绿茸茸的原野,伸手一抓好像能拧出水来,杨树叶片似乎透明,亮闪闪的,晃人的眼。

昭苏,有着中国最美的松涛雪线。它的南面是天山主脉,海拔近七千米的高峰汗腾格里和木尔扎特冰川就在夏塔古道上;北面是著名的乌孙山支脉;盆地里有汹涌不息的特克斯河,自由自在的阿克牙孜河,不慌不忙的洪纳海河。反正四周山上大大小小的河水都要汇聚到草原上。这样水草丰盈的好地方,加上凉爽的夏季,乌孙古国的国王自然把夏都放在了这里。

“天马来兮从西极”,两千年前汉武大帝的咏叹,至今余音袅袅,让昭苏名闻遐迩。盆地聚集了40万匹马,是世界上各种良马最集中的地方,每年一度的“天马节”,引来世人瞩目。

通往赛马场的草原之路,两边镶上了粉色的花边。大地一片静寂,绿色铺天盖地,夕阳点燃了原野上的各色花朵,一切都像刚洗过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久违了,清甜的草香混合着花的芬芳。

伊犁是中亚一块“湿岛”,昭苏就是湿岛当中的“湿岛”。夏季到昭苏,你总能碰到一场或几场雨。这金贵的雨,在新疆,是多么可爱。接近边境线的时候,果然下起了大雨。又是一个湿漉漉的天气,云层很低,雾气弥漫在山脚、树梢。原以为这个时候不会有行人了,上了格登山,却发现还有几个外地游客。

乾隆二十年(1755年)6月13日,22名精锐清兵,在三位“巴图鲁”(英雄)的带领下,趁夜色迷蒙挥刀冲入准噶尔头目达瓦齐的营帐,一场袭杀,终结了长达百年、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准噶尔割据。闻听捷报,乾隆大喜,亲作平定准噶尔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勒石格登山。随后设立伊犁将军统筹西域军政事务。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政权再次涉足天山南北,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与上世纪80年代不同,这次我看到格登碑上精心修建了琉璃瓦盖顶的碑亭。碑亭雄踞山巅,虎视大地。雨水冲刷过后色彩明丽,显得愈发庄重不凡、气势恢宏。

山脚下,界河边,就是邻国的松拜农庄。道路、炊烟、房舍,清晰可辨,似乎听得见牛哞羊咩。

雨中格登碑,像是一座巍峨的堡垒,铜墙铁壁;又如一个雄壮的武士,风雨之中仗剑屹立,镇守边关,护佑着安宁和幸福。

“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后来,贬谪伊犁的林则徐,在返回京城的时候,依然对格登山念念不忘,写下了这动情的诗句。

我常对内地来旅游的朋友开玩笑,若不是格登山一战,你们来这儿要带着护照了。听者訇然动情,内心激愤。

一直到近代,还有人觊觎这块宝地。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游历新疆后,就曾建议沙皇沿着那拉提一线,将北疆最为丰美膏腴的伊犁河谷瓜分出去。

仅有的几个游客走了,大雨瓢泼中,我们仍在碑亭流连。凝望碑身,辨析因岁月而漫漶的文字。“汉置都护,唐拜将军……勒铭格登,永昭亿世”,依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心潮澎湃。

碑,成于乾隆25年(1760年)春。两个多世纪过去了,当然遭遇过风云变幻、电闪雷鸣。大小和卓的叛乱,阿古柏匪帮的野心,也有短命的伊犁苏丹汗政权的袭扰。阴霾散去,碑,始终屹立山巅,岿然不动。

与昭苏绝美的自然风光相比,这里游人稀少,似有些寂寥。但在格登山上,碑亭巍然,有居高而统领四野之势。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撼动格登碑的价值和地位!